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福建省推荐候选人公示
http://wmf.fjsen.com 2024-02-26 08:15:00 来源:省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兰楚文

根据中国文明网《关于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现将我省拟推荐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及事迹进行公示。在此期间,欢迎群众来电、来信,向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反映情况。

公示时间:2024年2月26日至3月1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591-87891973

来电时间:公示期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

来信投递:省委文明办综合处(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233号新闻大厦311室),邮政编码350013

省委文明办

2024年2月26日

红色讲解员扎根一线 传递信仰之光

刘明华,男,195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原党委副书记,寿宁县下党难忘主题馆讲解员,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宁德市委党校、寿宁县委党校兼职教师。2015年开始,刘明华以下党建乡、发展亲历者的视角、亲身体会与感悟,宣讲下党红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故事、人文故事、廊桥故事、生态故事6000多场次,让50000位以上的各类学员、游客深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亲民为民爱民情怀,了解下党建乡以来沧桑巨变的故事,切实宣扬摆脱贫困、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等先进理论实践成果。

2021年3月,刘明华被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评为福建省首批“新时代宣讲师”;2021年5月,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2年10月,被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福建省关工委百佳五老故事员”称号。

做红色文化的忠实传播者

刘明华在退休后,全身心投入“讲好下党故事”的工作中,已经连续三次(一聘三年)被福建省委党校聘为兼职教师,作为难忘下党主题馆讲解员他始终秉持着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扎根一线讲解工作。

2014年起,刘明华便开始讲解工作,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他还经常为本地干部群众宣讲新思想、新政策。在“难忘下党”主题馆里,面对来访者,讲解员刘明华总是声情并茂地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的故事,用满腔的热情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为百姓谋幸福,为乡村谋发展的鲜活身影。

刘明华还创新思维采用现场互动教学的方式,为全国各地来到下党接受党性教育的党员干部群众讲好寿宁故事、下党故事,在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主动担当、奋发作为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刘明华认为在每一次给来访者讲解整个展馆时,讲的不仅是下党的变迁,更是心里的幸福。他愿继续讲好“三进下党”的故事,让散发着历史光芒的记忆永远留在后辈们心中。

创立“草根”宣讲服务队

为了更好地发挥宣讲作用,由刘明华为队长“三进下党”草根宣讲志愿服务队成立了,宣讲队把骨干宣讲员培训与“草根”宣讲结合起来,坚持精准性、针对性,量体裁衣做好分众化宣讲。

宣讲队采用“滴灌式”的方式把宣讲搬进田头、院落,以理论知识点、下党故事、红色家书、文明创建为切入点,采取“面对面”的家常唠嗑式宣讲方式对来访者进行讲解,同时刘明华还经常组织草根宣讲员走村入户详细了解群众增产增收情况,仔细摸排农村矛盾纠纷,及时了解群众生活困难和需求,针对性地做好宣讲工作。从队伍创建以来,刘明华带领“草根”宣讲志愿服务队接待了57419人次。

刘明华还常带领大学社会实践队伍重走总书记走过的路,带领他们参观“难忘下党”主题纪念馆,生动再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三进下党”的难忘历程,展示下党人民心怀感恩、砥砺奋进的精神面貌。刘明华希望在带领大学生参观了解过程中,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乡村脱贫之路的艰辛,将来可以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刘明华常说:“每一次的接待任务,每一次的讲解就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他始终秉持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对自身讲解水平有更高的追求,用自身的亲身经历、接地气的语言、听得懂的道理,通俗易懂地把理论宣讲送到干部群众的心坎上。

外卖小哥兼职寻人5年 点亮123人回家路

洪成木,男,汉族,1986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南安市霞美镇温山村村民,南安市触手可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外卖员。作为一名外卖小哥,他助人为乐,待人诚恳,无私奉献。5年来,他把自己变成一盏灯,利用送餐走街串巷职业之便,不顾送餐时间超时,“兼职”做起了为走失人员寻亲的活,为123名走失人员照亮回家路。他“兼职寻人”的事迹还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周刊》栏目以及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道德观察》栏目。

2021年3月被福建省商务厅评为“福建省第一批最美快递小哥”、2021年12月被省总工会等部门评为“福建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2022年3月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2022年4月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10月被福建省文明办评为“福建好人”、2024年2月被福建省文明办评为2023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等。

一段成功的助人经历点亮他的公益之心

洪成木于2018年进入送餐行业,闲暇之余喜欢刷刷手机、看看新闻。2019年1月10日,他在手机上看到了一则寻人启事,没想到1个小时后,正在送餐的他在街上就看到了启事中的走失人员。

“一个小伙子,穿着拖鞋走在路上,我仔细对比了一下,确定是寻人启事中的那个人。”洪成木说,因为着急送餐,他选择了报警,并拨通寻人启事上的联系电话,让家属到霞美派出所认领,“后来民警把人直接送回丰泽北峰街道的家里。”

这一次的成功经历,让他感触很深,没想到偶然的举手之劳真的能够帮助到别人。从那个时候开始,他萌生了想法,“送餐的时候都是走街串巷的,只要多留意一下,一旦发现走失的人员,可以联系警方或者家属,帮他们回家。”于是,洪成木接受公益项目邀请,成为一名寻人志愿者。

多次救助经历总结出丰富寻人经验

5年来,洪成木已经积累了一些寻人的经验。简单来说,分为三个步骤:观察-沟通-联系。“发现疑似走失的人员,我会先观察一下,看他们的行为举动,一般走失的人衣着会比较乱,眼神散漫无助,没有方向感。”洪成木说,初步判断是走失者后,他就会上前询问,看看对方是否能正常交流,确认是否迷路了。如果沟通不了,对方很可能有智力、精神方面的问题。最后,他会浏览网络的寻人启事或者向派出所报警,帮助这些走失者找到回家的路。

“走失的前几天,是寻人的最佳时机,时间一长,走失人员活动范围增大,找起来就难了。”洪成木总结道,特别是那些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人员或者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迷失在外危险重重,很容易发生意外。

一条发自内心的倡议希望更多人参与寻人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非常有限,不可能看到、帮到身边的所有走失者。还好,现在的移动互联网非常发达,可以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寻人。因此,洪成木经常将寻人启事转发到朋友圈。他坚信,只要不断留心、不断寻找,激发、传递人群中的善意,一定能帮助更多走失者更快地回家。

“做这事,或多或少会影响送餐的业绩,但少接一单两单,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洪成木说,帮助走失者和家人团聚后的成就感和助人为乐带给自己的快乐远胜业绩上的损失,自己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亲眼见证爱的传递,这促使自己在公益寻人的路上一直走到现在。当他遇见走失者,又有配送任务时,帮助他完成配送的是外卖站里的小哥们;当他因寻人导致超时配送时,免收赔偿金还给他“手动点赞”的是外卖软件那头的陌生顾客……五年来,洪成木送餐从未因寻人被投诉,他感叹:“正因为有这么多好人,我才能找到人!”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用自己一颗赤诚奉献之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有时候一份小小的善意,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影响一个家庭的走向。洪成木是一名普通的外卖小哥,街头巷陌、日晒雨淋,是他谋生的方式,也是他行善的舞台。5年来120多人的命运因他而改变,他自己的生命也在这一次次善举中得到升华。在人间的悲欢离合里,平凡的他就像一颗小小的星辰,散发着淡淡的光,为迷路人“点亮”着回家的路。

男童跌落防盗窗顶 热心市民上演“生死营救”

杨焕光,男,汉族,1981年8月生,福安市上白石镇前洋村人、个体经营户,在福安市区经营一家废品回收店并兼职高空拆窗等工作。2023年11月11日,福安韩阳煌都小区一名7岁小男孩在家玩耍,爬出9楼窗台时不慎跌落在8楼的防盗窗顶上,摇摇欲坠、命悬一线。在这惊险时刻,路过的杨焕光看到孩子随时有掉下楼的风险,果断拿上工具,不顾自身安危,绑好绳索,徒手翻出防盗窗。面对狭小的空间,杨焕光脚后跟只能悬浮在空中,面对孩子随时的挣扎可能出现的风险,杨焕光依然坚定信念,竭尽全力成功将小孩救回。2024年1月4日,上榜中央政法委在北京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

男童跌落至8楼防盗窗顶,命悬一线

2023年11月11日下午2点左右,杨焕光途经福安市韩阳煌都小区时,看见马路上停着好多车辆,还有许多行人都驻足路边,并抬头张望。听到有群众有人说道“小孩掉到防盗窗的挡雨棚上了,赶快报警!”杨焕光顺着群众手指的方向往上看,只见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小孩,趴在韩阳煌都小区8楼防盗窗顶上,周围没有任何防护。

只见小孩试图顺着防护网往9楼上爬,但是由于楼层较高,孩子尝试了几次没有成功,一时陷入了进退两难境地,只能坐在防盗窗顶上瑟瑟发抖,情况十分危险。

看到这一幕,杨焕光十分揪心,意识到以当时的情况,这名孩子在高空肯定坚持不了太长时间。他想凭借自己户外高空作业的经验,尽快帮他脱险。

危急关头徒手翻窗营救,帮助男童脱险

杨焕光火速回到位于韩阳煌都小区旁的自家店里拿上金属剪刀、切割机等破拆工具和绳索,锁定受困小孩所处的楼栋,迅速乘电梯来到事发楼层阳台。

到了现场,杨焕光把身子伸出窗外,看到孩子由于惊吓过度,已经蜷缩在防盗窗顶上。观察好周围位置,杨焕光一秒钟都不敢拖延,立刻放下手中的工具,先把绳子一头绑在防盗窗上,另一头绑在自己的腰上,一步跨上窗台,猫着腰钻出窗户,徒手从窗口爬到了8楼的防盗窗顶。由于可以支撑的空间十分狭小,杨焕光小心翼翼地靠近小孩,同时安慰他“别慌,别动,叔叔来帮助你。”当手触碰到孩子的时候,他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下了一半。

杨焕光从8楼爬上9楼时,因为窗外空调外机平台空间窄小,杨焕光双脚踩在平台上,脚后跟却只能悬在空中。防盗窗顶上待得时间久了,孩子有点不适应,突然挣扎了起来。杨焕光一只手抓紧栏杆,腾出另一只手紧紧抱住他,刚放下的心瞬间又悬了起来,生怕孩子挣扎的幅度太大会抱不住他。

杨焕光急忙安抚他,孩子的家长也将身子伸出窗户,对孩子进行安抚,孩子的情绪才逐渐平稳。随后,杨焕光用尽全身力气将孩子抱起,交由家长接回房间里,杨焕光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回到9楼房间内,杨焕光心里一阵后怕,但也没做过多的停留,拿上工具就默默地走了。

事后,杨焕光救人的过程被围观群众拍摄下来,发到了网上广泛传播。随着视频的传播,网友纷纷为他的行为点赞“英雄大爱”“福安最亮的星”“就需要这样的正能量”……杨焕光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做了一件该做的事,没有想到这样的举动能够感染到这么多人,对他而言也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长嫂如母 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照顾残疾小叔

查素菊,女,汉族,197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漳州国全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理着80多名员工的查素菊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坚毅。她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着意外瘫痪的小叔子,面对日复一日的洗脸擦身、端水喂食、洗衣做饭等日常生活照料,她从无怨言。经过多年事无巨细的照料,小叔子能下床走路、会言语表达、可以打电话刷视频,生活慢慢步上了正轨。“长嫂如母”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24年2月上榜2023年第四季度“福建好人榜”。

突降苦难,她勇挑重担

2009年大年初五中午,查素菊小叔子陈燕平骑车时不慎摔倒,造成脑部损伤失去自理能力,吃喝拉撒都需人照顾。陈燕平出事后由于其父母不识字,进出医院治疗主要依靠兄嫂查素菊夫妇。为方便照顾陈燕平和,查素菊的丈夫陈镇鑫辞去了厦门的工作,回到漳浦照顾弟弟。作为长嫂,查素菊则承担起了帮陈燕平洗脸擦身、端水喂食、洗衣做饭等日常照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边是自己的小家,一边是瘫痪在床要人照料的小叔子,还有公司的大小事务……十五年来,查素菊每天重复操劳着这些事,却从无怨言。

经过她多年悉心照料,陈燕平渐渐地能够下床走路,还会一些简单的言语表达,甚至不时会用智能手机打电话、刷视频,生活慢慢回到正轨。查素菊的公婆谈及这个儿媳妇,总是赞不绝口。

事无巨细,她悉心照料

陈燕平是个情感比较细腻的人,担心自己拖累查素菊夫妇,多次离家出走,查素菊便经常到处找他。有一次,查素菊在午饭过后又找不到陈燕平,打电话也显示关机,把查素菊急坏了。当时查素菊爱人刚好外出了,她赶忙带上女儿,一路寻找,并让女儿不停拨打陈燕平的电话。几个小时过去了,终于,电话接通了。由于车祸严重影响了陈燕平的语言表达,无法准确表述出具体方位,查素菊就耐心反复教导他,引导他用微信拍照,将周围环境传过来,根据照片信息,才发现陈燕平已跑到另一个县的车站了。查素菊赶忙安抚他的情绪,并让他原地等待,同时让女儿与他保持通话,避免他再次走开,最终将他安全接回家中。平日里查素菊总是耐心鼓励开导陈燕平,“只要一家人齐心,再大的坎都会迈过去的。”

亲情传递,她言传身教

查素菊夫妇为弟弟缴纳了十几年社保,希望弟弟老了生活能有保障,还时常教导并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接过照顾叔叔的重担。身教胜过言传,查素菊的言行被女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懂事的女儿从小就会帮忙照顾叔叔和承担一些家务。

再苦再累查素菊都没有想过要放弃,她说,看到小叔子陈燕平一点一点在康复,心里特别欣慰,只希望陈燕平和家人能够一直平安快乐地生活下去。

“校长妈妈”用爱守护“星娃”健康成长

毕占敏,女,汉族,1973年6月出生,福州市金色儿童语训康复中心负责人。她甘当特教机构“拓荒牛”,17年来,用爱心、细心和耐心帮助2000多名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治疗,东奔西走只为山区的康复小孩能正常入学。她是无私奉献的“校长妈妈”,学校运营困难,却仍为贫困家庭减免学费,承诺决不让孩子因经济原因退学。她是倡导关注孤独症儿童的“爱心大使”,积极致力助残扶困公益事业,并无偿开展授课和专业培训,竭尽所能帮助特殊儿童走出困境融入社会。 2024年2月上榜2023年第四季度“福建好人榜”。

热爱特殊教育 让“星儿”感受温暖

过去福州几乎找不到孤独症康复训练专业学校,她带着对特殊教育的满腔热忱,加盟台湾语训康复中心,学习专业康复知识,继而创办儿童语训康复中心。

面对特殊的孩子,家长们难免出现情绪问题,她主动做好家长们的情绪安抚工作。其中圆圆妈因孩子的问题而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她得知后多次进行疏导和安慰,圆圆妈逐渐好转、恢复正常。另一位琪琪小朋友经过康复训练后,可以到正常小学就读,但因孩子的特殊情况都被拒收了。她得知情况后,多方联系,与学校校长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学校被她为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同意接收琪琪入校。有人说:“你怎么帮助这些又穷又没有能力的家庭?”她笑着回答说:“那些来自山区的家长,来到陌生的城市,每一步都举步维艰,我不帮忙,谁能帮他们?”

扶贫济困 帮扶贫困家庭

她每天忘我工作,情绪失控孩子的专业安抚训练、教职员工团队的规范管理等都是她操心的事,经费上的支出更是压得她喘不过气。房租、水电、运营成本、人员工资……每一项支出都压在她心底,可学校唯一的经济来源却只有孩子们学费。尽管多年来她不领一分钱工资,甚至用家族企业收入补贴学校开支,可学校运营仍入不敷出,但她仍为许多特殊家庭减免学费,并多次承诺绝不会让孩子因经济原因离开学校。

疫情期间学校亏本上百万,但她仍坚持为孩子和家长开展线上无偿教学。2021年春节,她更自费为“一户多残”家庭送去春节温暖。

积极宣传 扩大社会关注度

十几年来,她主动对接全国、省、市多家媒体,积极倡导社会关注孤独症等特殊儿童。她还多次组织“爱的彩虹”系列公益助残、“圆梦工程”等大型公益活动,让孤独症及智力障碍人士走出家庭、融入社会、自立自强,让社会更多的人共同关注弱势群体。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毕占敏她的人生目标!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看到特殊群体,让更多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能在社会关爱下,走出孤独世界,去触摸和拥抱属于他们的那颗小星星。

“海上守护神”为生命撑起安全伞

高燕吞,男,1978年4月出生,泉州市安捷海岸救援服务中心黄金海岸大队队长。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高燕吞长期坚守在石狮黄金海岸海域,时刻保持警惕,不敢懈怠贻误救人时机,练就了一身水中救人的过人胆识和熟练技术。2023年6月,他挽救一名溺水女游客、2023年7月,他利用自己对潮水的认识成功营救3名游客……20多年来,高燕吞一次次在狂风恶浪中将海上遇险、溺水的群众平安转移上岸,被当地群众称赞为海岸“守护神”。2023年7月入选“福建好人榜”。

时刻保持警惕,争分夺秒救群众

2023年6月2日下午1点30分,高燕吞接到海事局救援电话,有名女游客在黄金海岸海域轻生跳海。高燕吞紧急赶到该海域事发现场,发现海面上漂着一个人,高燕吞以最快的速度横渡海面到轻生者身边并拖移到礁石上。此时轻生者已无心跳、口吐白沫、全身发紫,高燕吞赶紧进行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并让游客帮忙拨打120。经过高燕吞十几分钟的紧急急救,轻生者慢慢恢复血色并睁开眼睛。120抵达后,高燕吞又协同将轻生者转移到救护车上。

据统计,2023年高燕吞累计在红塔湾、黄金海岸、观音山等海域参与救援被困礁石及海上溺水群众52起,共98人,挽救了多个家庭。其救人善举得到了各级报刊的相继报道,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赞誉。

苦练技能本领,危急之时显身手

海上救援不仅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也是一项科学严谨的专业技术。高燕吞刻苦学习,积极参加游泳技术和救援技术培训,把课堂上学到的救援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了实践中。

海边救援,经常面临着恶劣的气候,狂涛的海浪,纵有一身力气,无泳技、救技和胆量是不够的。2023年7月5日半夜11点40分,安捷中心接到海警救援电话,有3名游客被困浯沙灯塔海域礁石上。高燕吞立马赶到现场,发现海水已经将整个礁石淹没且风大浪高、暗流汹涌,若一个大浪涌过来,礁石上的游客就会被海浪卷走,高燕吞立马与警员商议,自己先横渡海面到游客身边。因海面一片漆黑增加了救援难度,高燕吞凭借丰富经验,找准方位,快速游到受困者身边,让三位游客穿上救生衣并安抚他们的情绪。警员也紧急联系黄金海岸游艇公司出动救援,在等待游艇期间,海水已经涨到了他们肚子上,几人随时有被海水冲走的风险,高燕吞不曾放弃,始终牢牢地抓住三位游客并不断鼓励安慰他们。最终,在情况失控前,快艇到达了礁石旁,高燕吞平安顺利将游客转移到岸上并移交派出所。

热心公益活动,积极弘扬正能量

高燕吞多次组织救援队员深入当地学校和社区为学生、群众讲授和演练预防溺水知识,先后多次参加闽台対渡海上泼水节和石狮海上综合应急演练。此外,高燕吞也时常组织队友到红塔湾、黄金海岸等海域开展净滩活动,累计清理沙滩垃圾超7吨。疫情期间,高燕吞及其队友们也积极投入抗击疫情工作,深入镇区街头帮助喷药消毒,向群众宣传防护知识,用实际行动践行公益先锋。

童桂贤:坚守匠心18年 传播三明“好声音”

童桂贤,女,汉族,197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原三明市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艺术管理、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担任三明市歌舞团团长,2013年因机构改革,单位更名为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18年来,童桂贤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始终带领三明市歌舞团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走向,并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的形式让文艺走进千家万户,累计组织开展流动舞台车下乡志愿演出1381场,地方剧种非物质文化演出500余场,“夜三明”百姓大舞台200余场等。同时,她还坚守匠心,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打造精品剧目,2021年创作的情景音乐剧《风展红旗如画》受邀赴国家大剧院演出,2023年创作的音乐剧《幸福的烟火》在中国·上海第二十二届国际艺术节上展演,让本土文化走出三明。

2012年5月,童桂贤被共青团福建省委授予“第九届五四青年奖章”;2013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10月被中宣部等单位评为“全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在她的带领下,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于2009年11月被国家人力资源保障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2017年3月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等。

用心志愿服务,让文艺演出走进群众

2008年春节前夕,闽西北遭受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致使鹰厦铁路停运,又赶上春节返乡潮,上千名旅客滞留在三明火车站,一时间焦急抱怨情绪在候车大厅蔓延。那时童桂贤正带领团里的演员在大田县送戏下乡,接到市委慰问演出的紧急任务后,连夜坐着流动舞台车赶回三明市区,直奔老火车站广场。演出时气温已是零度,当她演唱完毕,旁边的一名观众由衷地赞叹:“哇!你这身体可真不错!”她一时有些茫然,不明白这突如其来的称赞。那名观众接着解释道,“这么冷的天,我们穿着羽绒服都觉得冷,你穿这么单薄的晚礼服,还唱这么好。”童桂贤微笑着回应,“作为一名演员,任何时候都要以最佳状态出现在观众面前。”演出结束当晚,她就发起了高烧。但时至今日,她每每回忆起那场演出仍倍感自豪,能够第一时间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最需要的群众身边,就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7年,她受国家大剧院邀请赴京参加独唱音乐会演出,成为第一位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放歌的三明人。这次演出后,她萌生了让三明市区群众也能走进剧场欣赏到高雅艺术的想法。于是,她向三明市财政申请100万元资金,推动三明市“周周有戏看”系列公益演出的成功立项。截至目前,连续8年来“周周有戏看 季季有精品”已演出近400场,成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成为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一张靓丽名片。

正因为这一系列公益惠民演出的开展,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也收获众多荣誉,如:2012年2月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2012年3月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集体”;2023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等。

用情创作精品,让本土文化走出三明

三明是毛主席诗赞“风展红旗如画”的中央苏区核心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2019年,为打造“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城市名片,童桂贤组织创作并主演音乐剧《风展红旗如画》。剧中,她饰演的阿姆在掩护红军伤员转移时不幸牺牲。为更好诠释这一角色,排练结束后,偌大的剧场里只留一盏顶灯,她在空荡荡的剧场里,一遍遍倒在高台上演绎阿姆牺牲的那一幕,揣摩人物心境。一次,值班门卫巡视剧场时,还被躺在地上的她还吓了一跳,劝慰她说,“童团长,已经凌晨了,不要这么拼命哦!”声音里流露出了敬佩和关心。该剧于2021年4月受邀赴国家大剧院演出。

2022年,为响应国家发改委文件精神,她以文化为媒,创作并演出音乐剧《幸福的烟火》。从四处筹措资金到奔赴国家大剧院、上海歌剧院组建一线主创团队,再到夜以继日的排练……她身兼策划者、执行者及主要演员等多重角色。2023年10月,该剧在中国·上海第二十二届国际艺术节上展演,成为持续推动沪明对口合作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

用力守正创新,带领三明市歌舞团走向新生

2007年,年仅30岁的童桂贤担任三明市歌舞团团长。当时单位财政紧张,甚至连音响设备都需向其他单位借用。面对这一困局,她果断提出“四不怕”原则——不畏坐冷板凳、不惧吃闭门羹、不耻丢面子、不怕碰钉子。她带领全团成员,开拓市场,逐步补足差额拨款单位资金缺口。

2008年,根据三明市政府常务会议的指导精神,她在全省率先启动国有文艺院团的人事机制改革。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她提出“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原则。这一改革使得广大演职员工从原来的“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歌舞团也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近100人,年收入也从30万元增长到1500万元。不仅实现了“起死回生”,更实现了“一年一个样,几年大变样”的跨越式发展。

大姨11年照顾脑瘫双胞胎不言悔

陈雅珠,女,汉族,1971年8月出生,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街道沿山社区居民。陈雅珠的五妹早产生下一对双胞胎,因孩子早产护理费用高昂且又罹患脑瘫,亲生父母和养父母接连放弃了对双胞胎兄弟的监护。面对可怜无助的兄弟俩,朴实善良的陈雅珠默默接过照顾二人的重担。为更好地照顾他们,摆摊的陈雅珠不得不将他们带在身旁,回到家她无暇顾及自身劳累,立即为他们洗衣、做饭、洗漱、按摩,无怨无悔守护他们成长。她用3000多个日日夜夜的不离不弃,为他们遮风挡雨,用爱构筑一个温暖的家。2024年1月被评为2023年第四季度“福州好人榜”身边好人。

两车三人的生活,是他们的日常

马尾区君竹路上卖水果的小摊前,站着一个中年女人,神色疲惫,时不时望向身边的一辆小推车,里面坐着一对双胞胎。路人都以为她是两个男孩的母亲,而她其实只是男孩的大姨陈雅珠。

为了照顾这对脑瘫双胞胎,陈雅珠总是将他们带在身边一起摆摊。她每天吃力地推着双胞胎兄弟小浚和小滔坐的车越过马路到对面摊位,将车搬上台阶后,叮嘱兄弟俩:“你们乖乖坐着,大姨很快回来。”随后,她让一旁的大姐帮忙看着孩子,转身又推着装满水果的三轮车出来售卖。两车三人,这样的摆摊生活,早已成为她和两个孩子的日常。小浚和小滔已年满17岁,本该是上学度过快乐的日子,却只能在小小的推车中长大。

两次被抛弃,大姨陪他们走下去

说起小浚和小滔的身世,陈雅珠既无奈又难过。两个孩子是她五妹的,2006年,双胞胎兄弟早产出生,但五妹家境贫困且早产护理费用高昂,两孩子便由三妹领养。三年后,两孩子不幸罹患脑瘫,孩子6岁时,三妹把孩子送回娘家后便销声匿迹。看着哭了4天4夜、不吃不喝的两个孩子,陈雅珠不忍心不管不顾,便独自带他们摆摊生活。

一开始,兄弟俩个子还小,她出门摆摊,一个个背出门,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她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她不得不请人帮忙焊接推车,让兄弟俩坐在推车里。

生活艰辛,大姨用心照顾不后悔

11年来,陈雅珠租住在15平租房里独自照顾兄弟俩成长。兄弟俩极度缺乏安全感,她就无时无刻陪伴着他们,回到家,陈雅珠时常给他们做全身按摩,并想方设法为孩子准备各种营养美食。在她的努力和坚持之下,兄弟俩情况有所改善,小滔已经会说话,并能扶着站立,小浚的脑袋也不像之前一样总是歪着,偶尔还能喊出“阿姨、伯伯”。

因为执意要带着兄弟俩,她和丈夫关系恶化,丈夫带着儿女离开马尾,只留下她一个人。可尽管这样,她说自己也不后悔,“许多人看到这个情况,都让我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可是我真的舍不得,就算他们都放弃,我也会陪着他们走下去的。”陈雅珠坚定地说。

三十载公益行 用手艺传递爱

蔡艺卓,男,汉族,1967年3月出生,群众,欧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集美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秉持着“左手做手艺、右手做公益”的理念,蔡艺卓创业30年,做公益也坚持了30年。连续多年组织公益滇藏行,带领“手艺扶贫”美发团队定点互助贫困偏远小学;连续12年带领行业协会无偿献血;在全国发起“手艺脱贫+公益美育”活动,精准帮扶对口扶贫地区,培养一批手艺人帮助其就业创业;关爱盲人等弱势群体,开展盲人就业培训计划、开发盲人洗护产品、捐助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组织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坚持8年为西藏乡村困难儿童捐赠书籍;积极组织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累计捐赠款物金额1510万元。

蔡艺卓2021年5月被福建省红十字会授予“福建省红十字会人道银质奖章”,2022年3月被福建省红十字会授予“福建省红十字会人道金质奖章”,2023年被福建省文明办评为第三季度“福建好人”等。

积极筹善款捐物资 爱心书籍送西藏助学

“企业的文化是左手做手艺,右手做公益。”蔡艺卓说。2020年疫情期间,他个人向广东省茂名市统战部、厦门卫健委、厦门弘爱医院等捐赠口罩消杀物资75.6万元;2021年8月,向南京市张家界红十字会、厦门思明区中华街道办、蓝天救援队等地捐赠消杀物资142.8万元;2022年3月,向厦门市同心义工服务中心等捐赠消杀物资3万元。

蔡艺卓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把黄金屋搬到孩子们需要的地方。”每年“9·9公益日”他都组织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克服路途遥远、缺氧等困难,坚持8年为西藏乡村困难儿童赠书。

连续三年公益滇藏行 连续12年带领协会无偿献血

2023年6月2日至14日,蔡艺卓带领“手艺扶贫”美发团队一起深入西藏开展公益活动。他们克服高原反应、恶劣气候、道路交通等困难,为措瓦乡小学、宗西乡小学、莽岭乡小学等六所学校的学生送去书籍、学习用品等价值16万元的爱心物资。这是他们连续第四年开展西藏公益行活动。

第一次到西藏时,蔡艺卓得知那里有的孩子因为生活条件艰苦,头发长了是用削铅笔的刀片削短,心情十分沉重。所以每次进藏,他们都会为孩子理发,并教老师手艺,把理发工具和技艺一起留在学校。

身为会长,他还连续12年带领厦门市美发美容化妆品行业协会参加无偿献血,获厦门市中心血站、厦门市无偿献血者协会颁发的“奉献奖金奖”;他每周组织美发同行到嘉莲街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免费理发……蔡艺卓表示:“我们做的是美的事业,除了用手艺传递外在美,更要用公益传递内在美。”

在全国发起手艺脱贫活动 在对口扶贫地区精准帮扶

2018年,蔡艺卓在全国发起“手艺扶贫+公益美育”活动,在厦门市对口扶贫地区甘肃临夏州精准帮扶,培养一批手艺人,帮助其就业、创业。“把这些年轻人接到厦门,包机票、包吃住,免费教手艺。”蔡艺卓说。通过手艺扶贫,先后帮扶60人。2021年9月,开展百名盲人就业培训计划,向爱心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现场捐赠12万元人民币。他开发出盲人专属洗护产品,在外包装和瓶身上印制盲文,为业内首创。

此外,2022年7月,在鼓浪屿黄家花园举办“欧芭元宇宙爱的传承公益行”,他个人向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捐赠了价值5万元爱心物资,向广东省茂名市盲人协会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爱心物资一批;与社会组织共同发起“修护的力量”公益活动,向厦门市慈善总会捐赠公益基金100万元人民币。

看守所民警张诗佳:永不凋谢的芳华

张诗佳,女,汉族,199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南平市看守所四级警长。2022年12月底,奋战在管教岗位上的张诗佳突感不适,腹痛难忍,紧急送医后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在与病魔抗争8个月后,2023年8月24日,张诗佳与世长辞,年仅28岁。参加工作以来,张诗佳始终奋战在监所一线,尽心尽责做好政勤管理、后勤保障、管教勤务等各项工作,在短暂的一生中,她用青春抒写对事业的热爱,以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胸怀仁爱的为民情怀、担当尽责的实干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践行新时代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追求。2023年8月被南平市公安局授予个人三等功,2024年1月被福建省公安厅追记个人一等功。

“等我病好了就回去上班”

张诗佳自幼家境贫寒,但她勤奋好学,学生时代一直表现优异,在大学一年级时,其父亲因病去世,张诗佳靠勤工俭学和奖学金独立完成了学业。大学毕业后,张诗佳以优异成绩考入人民警察队伍,分配到南平市看守所工作。从基础薄弱的政勤管理,到繁杂琐碎的后勤保障,再到疫情防控期间的管教勤务,她都勇挑重担、勤勉敬业,把满腔热忱倾注到事业之中。面对南平市看守所搬迁带来的繁重后勤任务,她以所为家,白天负责采办事务,晚上加班加点制作账目。不是财务专业的她,通过刻苦钻研,熟练掌握了监所相关财务知识,短短3年时间里,经手了80多本账本、8万多条账目,有效保障了全所工作顺利开展。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的她仍牵挂着监所工作,说:“等我病好了就回看守所上班。”在场的同事和家人听了忍不住红了眼眶。

用心用情感化在押人员

张诗佳坚持“教育、感化、挽救”,以用心用情的“人性化”管理,帮助一个又一个被监管人员洗涤心灵、塑造新我、重拾热情、重获新生。针对一位新入所的被监管人员抵触心理强、用绝食方式对抗管理的情况,她每天找该被监管人员谈心谈话,耐心拉家常,反复讲解法规政策;当得知其消化能力差,需要适当增加运动量,还为其申请了病号餐,每天抽空到监室陪其走路,像照顾亲人那样无微不至,该被监管人员直至出所再也没有违反过监规。张诗佳把爱民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及时带每个患病的监管人员看病就医,细心叮嘱他们按时吃药;记住每个被监管人员的生日,逢年过节都会送上祝福。被监管人员把她当作没有血缘的亲人,亲切地称她为“好家长”。

28岁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张诗佳像一束光,照亮高墙内迷途的灵魂,她以青春的芳华和无悔坚守,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一日内连救两人不留名 见义勇为显本色

陈志亮,男,1985年12月生,中共党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上杭县供电公司纪委办专责。2023年7月1日,陈志亮中午在上杭县紫金北路救助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下午在东门汀江浴场救助溺水群众,一日内连救两人,获得无数群众赞誉。不仅如此,多年来,他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事迹更是数不胜数,也曾作为国家电网公司东西人才帮扶队伍中的一员先后两次远赴雪域高原开展援藏工作。他多年来行善事的经历,被同事、邻居们不断传颂,他的事迹也不断汇聚成“点点星光”点亮“道德星空”。2016年2月,被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评为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物资管理先进个人;2023年1月,被国网林芝供电公司评为国网西藏林芝供电公司优秀帮扶工作者;2024年2月,上榜2023年第四季度“福建好人榜”。

路遇车祸现场施援手

2023年7月1日14时30分许,上杭县紫金北路口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路过的陈志亮立即上前查看状况,事故造成2名群众受伤,其中一位江姓大爷伤势严重,头部出血并伴随呕吐症状,现场情况不容乐观。陈志亮见状第一时间拨通报警电话,并一边指挥过往车辆靠边行驶,避免出现二次事故。救护车在5分钟后到达事故现场,他帮忙把伤者抬上救护车,并向交警告知现场大致情况后才离开。

事件发生后第五天,江姓大爷的家人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好心人是陈志亮,于是特地将一面题字为“路遇危难施援手 见义勇为扬正气”的锦旗送到陈志亮手中。

危急时刻勇救落水者

事实上,7月1日当天陈志亮做的好事不止这一件。在路遇交通事故大约4个小时后的傍晚时分,他陪年幼的儿女到东门江滨浴场游泳。中途休息时,他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呼救声,循声望去,一名溺水者在离岸10余米处不断挣扎并随水流向江中漂去。眼看江水快要淹没溺水者的头顶,危急时刻陈志亮毫不犹豫地纵身跳入水中,快速游到溺水者的左后侧,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左手上臂,另一只手奋力向岸边游。很快,那名溺水者被成功救上岸,陈志亮在反复确认其身体并无大碍后便悄然离开了。

凡人义举广流传,人善心美引赞誉

在平凡生活中,陈志亮还默默无闻地救了好多人。2020年夏季,同样在上杭县汀江浴场,他救助另一名溺水女童,该女童在游泳时,不慎将身体翻出游泳圈,他第一时间跳入水中将其救上岸。2022年3月25日20点左右,正值陈志亮在西藏林芝帮扶期间,他注意到一名少年在尼洋河边徘徊,略显异常,他及时走上前去与其谈心,得知其患有轻度抑郁症加狂躁症,于是他默默守护该少年2小时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后一路护送少年回家。2023年8月7日晚7点左右,在上杭县汀江浴场,一名少年未佩戴任何安全泳具溺水挣扎,陈志亮克服少年因恐慌挣扎反压其肩膀的危险,成功救起少年。

陈志亮多年来行善事的经历,被同事、邻居们不断传颂,他的事迹也不断汇聚成“点点星光”点亮“道德星空”。

退役军人结伴逆海而行 勇救轻生女子

戴培源,男,汉族,1986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漳浦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陈艺宏,男,汉族,1988年12月出生,福建福船一帆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员工。2023年8月,戴培源、陈艺宏他们在相约去驻训部队看望战友途中,在一海域发现一女子下海轻生,他们不顾个人安危、齐心协力将落水女子救起,并耐心安抚至放弃轻生念头后悄然离去。事后,该女子当面向他们赠送锦旗表示感谢。2024年2月,上榜2023年第四季度“福建好人榜”。

机警察觉危险 当机立断奋力救人

2023年8月8日,退役军人陈艺宏与戴培源相约去驻训部队探访战友,路过漳州市欢乐岛往古雷方向海域,陈艺宏隐约发现有人往海深处走去,但此地并非游泳海域,他觉得奇怪便示意戴培源往海的方向看去。二人发现一名女子衣着完好,却直往海中央走去,且周围没有游客和救生员,戴培源立即判定可能是轻生女子。于是,他脱下鞋,冲向该女子方向。此时风大浪急,脚下不时有石块、贝壳类尖状物刺痛着戴培源的脚底板,他顾不上疼痛快速拉起该女子。

“不要管我,让我死了算了……”正当戴培源欲抱起女子往回走时,该女子极力反抗,十分不愿意回去,并不时挣脱戴培源的手,救人过程中,戴培源逐渐了解了该女子决然轻生的原因。尽管该女子轻生的欲望依旧强烈,让救人难度越来越大,但他还是边劝说边抱起该女子往岸边靠近。陈艺宏因是伤残军人,腰椎间盘突出做过手术,手臂也无法用力,于是他在沙滩上就地取材,拿了两个泡沫浮球做好了救援后勤保障工作。该女子被成功救上岸后,意识清醒,身体无大恙。而戴培源却因用力过度,加上呛了不少海水,回到岸边时已是精疲力尽。尽管如此,戴培源还是和陈艺宏一起耐心安抚该女子,反复做思想工作,待她情绪稳定后才离开。

舍己救人不留名 获赠锦旗表谢意

“那天走得太匆忙,他们也没留名,我现在也想通了,活着才是重要的!”过了几日,被救女子阿花(化名)在刷抖音时,意外刷到陈艺宏的抖音视频,就在抖音评论区留言,而后与陈艺宏取得了联系。“他们婉拒了我好几次,我还是要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得到陈艺宏和戴培源的同意后,阿花(化名)与两位恩人相约来到漳浦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她将一面绣有“舍己救人 见义勇为”的锦旗郑重地交给退役军人陈艺宏和戴培源,赞扬他们不顾危险,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行为。

退役退伍不退志 服务群众葆本色

事实上,戴培源并不是第一次救人。早在2021年还在服现役期间,他有一次因公外出,车停在福清市镜洋镇省道路边等候时,看到一辆货拉拉面包车因故障翻车在路上,他第一时间找来锥子敲碎车玻璃,尽全力迅速把司机从车中拉出,抱到路边安全区。查看司机情况后,现场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司机也因救护及时,在急救车人员到来时已恢复意识。

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陈艺宏和戴培源表示,脱下军装只是身份的转变,不变的永远是军魂,以后碰到这样的事情,他们还会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