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宁德答卷”
http://wmf.fjsen.com 2023-12-20 16:35:38 张颖珍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陈玲汇

在这里,文明之花绚丽绽放;在这里,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向海而兴的滨海新城宁德,面对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崭新课题,不断尝试、大胆实践,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的路上坚韧行走,持续探索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宁德路径”,逐渐形成了立足地方特色的“宁德经验”,书写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宁德答卷”。

旗帜高昂

奏响时代“最强音”

72eb95c78eab0a314de59ec62e76a224.jpg

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村民们聆听“闽东之光”讲座。

“有了‘周周学月月讲’这个平台,像我们这样的边远山村,每个月也能收看到这些好课程。”屏南县龙潭村村民陈小兰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周周学月月讲”共享课堂,聆听“闽东之光”讲座。

培根铸魂,让党的思想理论滋养初心。2022年,宁德创新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周周学月月讲”共享课堂,邀请社科名家“烹制”思想“盛宴”,线下活动“云端”传播,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宣讲资源。经过一年运行,共享课堂已开播18期,观看量超25万人次,在创新发展中提升感染力,在渠道融合中增强传播力。

林厝服务区建设全省首个高速“文明实践点”“民间博物馆”的文物“讲”理论,村口大树下谈村务、云平台上说法治……为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田间地头,宁德在全市建成县级(含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所127个、站2347个,实现全覆盖,切实帮助基层解决优质文化资源不足、组织开展活动难等实际情况,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利用率。

ade1eaf01a8f257ba7718f2c479c3218.jpg

宁德高速林厝服务区。

一场场涤荡心灵的理论学习,让学习的热潮从课堂涌向城市的各个角落。本土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元素被融入阵地建设,高校教师、退役军人、道德模范等组成宣讲团,既有耄耋老者的语重心长,也有小小宣讲员的童声稚语。北路戏、畲歌畲语、白话土话等本土特色曲艺轮番上演,创新理论在欢声笑语中入脑入心。

“顶着烈日,他在酷暑中走遍了闽东大地,这种心系人民的责任与担当,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在宁德六中举办的“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诵读比赛中,参赛选手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习爷爷“三进下党”“四下基层”的感人故事。

这些年来,以“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为引领,宁德市持续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活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知我闽东、爱我闽东、建我闽东”的种子从小就在广大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凡人善举

文明实践“筑根基”

8677a053fc7f63b74dd07e9d53513e24.jpg

第四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得金奖项目“奕”起微“孝”——德奕志愿者协会助老孝老志愿服务项目故事分享。陈玲汇 摄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方式,因为“志愿红”,文明宁德有了更深层次的美。

从万达商圈文明实践广场,到霞浦七星渔排海上文明实践点,为深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宁德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引擎”,以党政部门志愿服务队伍和社会团体民间志愿服务组织为“两翼”,逐步完善市、县、乡、社区(村)四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目前,全市注册登记的各类志愿者队伍6623支、实名注册志愿者31.68万人,志愿服务总时长563.61万小时,人均服务时长约17.79小时。

在蕉城区第四中心小学,由家长、值日教师、志愿者组成的“护学岗”每天按时到岗,他们穿着红马甲,拿好交通指示牌,为孩子平安回家筑起安全通道。

“24年坚持义诊的银发军医袁润熙”“救起17人的富春溪‘守护神’陆韦”“攻坚克难开辟动力电池创新之路的科学家吴凯”“ 从‘带母上学’到‘带母上班’的姑娘王林慧”,4位宁德人入围2023年“感动福建”年度十大人物评选……

1adb05b3aa394509740d9fac40d134be.png

袁润熙为患者把脉。海峡都市报 供图

是他们,用平凡的人生书写着宁德好人群像。

坚持用“美的眼睛”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宁德把营造“好人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持续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培育指导、推荐评选、学习宣传、帮扶礼遇工作。截至目前,共推荐评选全国道德模范陈祥榕等8人(含提名奖)、福建省道德模范21人、“中国好人”55人。

“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同一颗种子深深植入宁德市民心间。

创建为民

收获满满幸福感

e38422b6f133480dbc32ea9f598c71f9.jpg

南大塘滨河绿地口袋公园。市住建局 供图

办好群众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民生幸福持续“加码”。

2021年以来,宁德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建设理念,持续推进“十个十”民生工程建设,融入中心城区的方方面面,口袋公园添园增绿、夜景提升流光溢彩、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城市环境大大提升。

从城里,到农村,群众的需求在哪里,精神文明建设就在哪里。

636bb517790737227b8604fe8b033846.jpg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细秀走进校园,在言传身教中带领孩子们感受非遗魅力。陈玲汇 摄

“漳湾福船”“霞浦诗歌”“柘荣剪纸”“畲族双音”……目前,宁德实现乡村学校少年宫乡镇全覆盖,各地各校因校制宜搭建“一校一品”学生课后服务舞台,大力弘扬“闽东之光”,开拓学生视野,激活乡村文化事业新动力。同时,各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共有省级文明乡风建设联系点11个,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提升至65.1%、94.6%。

市民的一举一动,映照着一座城市的文明。

12月10日,“神行超充·2023宁德马拉松”圆满落幕,近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跑友齐聚宁德,他们几乎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这里不但山水秀丽,干净整洁,这里的人也分外“美”——斑马线旁,行人想过马路,司机会停车礼让;公交车上,人们低声交谈,礼让老幼;公园广场,很轻松就能找到志愿者……文明风尚在普通市民间裂变。

从民生到民心,文明已融入每一个宁德人的生活,也让城市魅力与日俱增。文明花香扑面来,不忘初心方致远,着眼群众需求,回应群众期盼,宁德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首要考量,在开拓进取中推进城市发展,在守正创新中擦亮城市幸福生活底色。(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