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身边好人 | 黄小梅:奉献爱心 义务管理“老人之家”14年
http://wmf.fjsen.com 2023-11-02 16:49:11 戴舒静 童心悦 来源:厦门晚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黄小梅几乎每天都到“老人之家”陪老人吃饭。

老人们将黄小梅当作亲闺女。

在翔安区内厝镇莲塘村“老人之家”,每天有125名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享用一日三餐。一名三四十岁的女子几乎天天陪着他们吃饭。尽管大家没有血缘关系,但老人们却把她宠成了亲闺女。本期“寻找翔安好人”,让记者带您走近这位义务照顾百名老人14年的贴心“闺女”——厦门柯依达工贸有限公司外务部负责人黄小梅。

每天与老人一同进餐 被老人宠成了“亲闺女”

上午11点半,记者来到莲塘村“老人之家”二期,此时,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三五结伴陆续走到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聊着家常等待12点的开餐“号角”。有位40岁左右的女子脸上一直带着微笑,在每张桌子前穿梭走动,热情地与每位老人打招呼。老人们也开心地拉着她的手说:“阿梅,你来了啊!”在老人眼中,她就像自己的亲闺女或亲孙女一样。

2010年,莲塘村爱心企业家、厦门柯依达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良菽出资创办“老人之家”,免费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提供一日三餐以及娱乐场所。20多岁的黄小梅主动承担项目负责人,这个岗位是纯义务的,她一干就是14年。

老人们在“老人之家”吃得好不好、合不合胃口,是黄小梅最关注的。除非工作出差,她几乎每天都到“老人之家”和老人们一起用餐。吃完饭,她还不急着走,而是和老人们一起聊天、泡茶、散步。有时有些老人摔倒动了手术,没能来吃饭,她总要登门慰问。忙完这些,她从莲塘镇回到岛内的家时,已是晚上8点。如果遇上节庆,她会先陪老人们过节,再回家和家人相聚。

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非亲非故的老人身上,黄小梅的家人都很支持,特别是她的婆婆,帮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她的两个孩子也喜欢跟着妈妈到“老人之家”做公益,周末有空时就跟着妈妈到“老人之家”帮忙擦桌子、洗菜,听老人讲故事。

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

服务老人有一手 选出桌长和副桌长

据介绍,“老人之家”创办之初,只有14名老人用餐,现在已发展到125人。明年预计又将增加十多人。这125名老人,就像125名小孩一样,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脾气,而黄小梅就像一位班主任,要“半哄半骗”管好这些“老小孩”。

黄小梅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她通过办些活动选出一些责任心比较强、手脚比较勤快的老人,让她们当桌长和副桌长。桌长和副桌长十分珍惜,不仅负责每餐帮大家上菜,还会帮厨师洗锅洗铲子,常常是一顿饭还没吃完,很多厨具都已清洗完毕。吃完饭,每张桌子都擦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油花。

“这些老人还都是‘小灵通’,一件事情只要通知给他们,他们保证能快速通知到位。”黄小梅说,有时“老人之家”会临时组织开会或通知事情,她便只需告诉桌长,消息很快便会口口相传,20分钟就能通知到每位老人耳朵里。“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没有微信群,无法在群里通知消息,我们这种土办法效果非常好。”黄小梅笑着说,老人们座位相对固定,这样不仅方便桌长通知消息,还有利于发现哪位老人当天没来吃饭。

有时老人之间也会发生矛盾,如个别老人比较不讲卫生,身上带有“老人味”,有些有洁癖的老人便会“打小报告”,申请换座位。这时,她会先安抚这位老人,回头再私下去劝说另外一位老人要常洗澡,不然会影响到别人。“讲一遍不明白,那就讲两遍、三遍。”在黄小梅的耐心协调下,甚至一些年轻时就有矛盾的老人也解开心结,每天开心地坐在一起吃饭。

14年间,黄小梅也送走了50多位老人,令她欣慰的是,这些老人们大多是在睡梦中安详离去的,在幸福和快乐中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黄小梅在很多老人身上看到了外公的影子。

感恩外公将自己抚养成人 有空便带他周游各地

黄小梅将这么多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是因为她从这些老人身上看到了把自己从小养大的外公孙汉玉的身影,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些年里,她喜欢带外公去体验之前没有过的生活,带他去坐厦门首条开通的地铁,带他坐刚开通的福厦高铁,带他坐绿皮火车去漳州看海,带他坐船去金门观光,带他坐车通过翔安大桥和翔安隧道……如果有较长的假期,黄小梅还带外公出省游玩。

黄小梅的手机和相机里,记录了她和外公的点点滴滴。在飞机上、在火车上、在餐厅里、在景区里……每走到一个地方,黄小梅总要为外公留影。由于孙汉玉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每隔一段时间,黄小梅就把照片洗出来送给外公。这些合影被外公摆放在房间内。孙汉玉说,他在农村辛劳了一辈子,每段外出旅行的经历都是美好的回忆。

黄小梅一岁时发生家庭变故,从那以后就一直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直到出嫁。“小时候家庭条件很艰苦,但外公总是尽己所能给我最好的。”黄小梅回忆,小时候外公用自行车载她去城区玩,还给她买香蕉,让她吃完再回去,因为担心节俭的外婆知道了会生气;上世纪90年代,黄小梅学习需要收音机,当时外公收入微薄,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给她买了一台;她上高中时,外公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积蓄给她交学费,外公不忍心看着外孙女辍学,就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牛给卖了。

“外公对我恩重如山,我做什么都无以为报!”黄小梅说,她把外公年轻时上山砍柴的扁担、斧头等工具都带回家珍藏了起来,她会铭记外公为抚养她付出的艰辛,她要用一辈子来回报。(厦门晚报记者 戴舒静 通讯员 童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