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社会心态主流积极健康、明显向上向好。社会各界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拥护支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持续巩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自信心自豪感在应对内外挑战中充分迸发,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民心民意基础更加牢固。(光明网,10月10日)
良好的社会心态,是个人进步、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和行为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主动引导、及时引导、深度引导,着力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塑造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这要求我们,在新时代,必须善于洞察情绪、引导情绪,塑造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培养社会良好心态,要聚焦百姓所思所急所盼,解决实际问题。不良情绪流露的是“心事”,反映的是“实事”,疏导情绪重在正视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关注群众的想法和感受,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环保、治安等问题,特别是一些特殊群体的现实困难,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耐心解释,力求做到既满足多数人的共同愿望,又解决少数人的合理诉求,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培养社会良好心态,要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综合治理格局,重视人文关怀。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意味着人民渴望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更加舒心的工作氛围,更加融洽的家庭气氛。理顺群众情绪,重视心理疏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重视人文关怀,对待弱势群体特别要以义务心理疏导、组织社会活动等方式,从思维和认知层面对不良情绪者进行引导,使得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得失,从而化解心忧,打开心结,敞亮心胸,多些情怀、少些情绪,多些抱负、少些抱怨,多些冲劲、少些冲动,凝聚起共同逐梦圆梦的强大正能量。
培养社会良好心态,要坚持多管齐下打好组合拳,努力形成政府社会公众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目前,从总体上看,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心态表现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多数社会公众投身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应对社会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显著增强。但是,改革开放带来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和社会各阶层的分化组合,由此也引起了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社会心态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和多样化,社会心态始终处于不断调整、适应、分化、易变的动态过程之中。由于一些不健康、不正常的心态发生、演化和累积,一些社会公众表现出极端化、情绪化、畸形化的思维方式和心态模式,对于社会整体的良性发展和社会个体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不利影响。社会要齐抓共管,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持续激发和维持广大公民参与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鼓楼区委文明办 丁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