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勤在整理书架。
陈雅勤(右)的书店提供咖啡等多种服务,增强读者的进店交流和体验。
陈雅勤(右二)组织传递漂流福袋活动。
厦门开启新一轮对民营实体书店实实在在的扶持。
耕耘城市文化记忆,守护文化公共空间,有哪些辛劳与不易?
对话坚守26年的从业者
坐落在海沧区海富路上的书香阳光书店即将迎来26岁“生日”,像这样“长寿”的实体书店在厦门仍有,数字化阅读浪潮下,支撑他们走下去的,除了自身的热爱,还与这座城市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有关。
前不久,厦门市文旅局发布民营实体书店扶持资金申报公告,民营实体书店如何坚守与突围再受关注。近日,记者对话书香阳光书店创办人陈雅勤,听她讲述经营书店近26年来的不易与坚持,以及近年来带着“书香阳光”逆风生长的心路历程。
【人物名片】
陈雅勤
1972年出生于海沧囷瑶村,厦门书香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荣获“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福建省道德模范”,厦门市“双学双比女能手”“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其创办的书香阳光书店2018年入选致敬“年度少儿书店”。
聊经营
“从流行什么就卖什么,
到厘清思路专营少儿图书”
记者:您为什么会想着开书店,其中有什么契机或故事?
陈雅勤:拥有一家书店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在少女时代就特别喜欢那种被书香包围的环境,内心非常渴求知识。那时前往岛内奔波求学,让我内心暗暗萌生了这个念头,每每到岛内图书馆徜徉在浩瀚的书海,总会让我内心激荡着开一家书店的热情。
但我明白,开书店是需要一定财力支持的。创业初,我选择了较为熟悉和了解的日杂店。初中毕业时,我父亲承包了海沧供销社石塘综合门市部,那时起我就跟着他一起学做生意。
开日杂店的那几年,让我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再加上父亲的支持,1997年我在海富路租下一个4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开始经营书店,当时书店店名叫:海沧阳光文化用品商店。
记者:书店一开始经营得顺利吗?
陈雅勤:隔行如隔山,一开始我连最基本的图书分类都不懂,店里的书看的人多,卖出去的少,也没有市场定位,书店经营非常困难。
我记得当时招了一个外地来的小姑娘当店员,白天我骑着摩托车去推销、接单、送货,晚上我们就睡在店里看店,曾好几次被老鼠咬伤脚掌。那时候就有点像无头苍蝇,流行什么就卖什么。幸运的是,赶上一波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热,我们卖了一段时间的考试教辅材料,让书店经营有了好转。
记者:后来是如何确定儿童书店定位的,中间有过哪些尝试?
陈雅勤:经过几年的经营,我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不再满足于单纯经营教辅类书籍,开始尝试向文化类书店方向发展。作为业内代表,我曾参加过市文联的相关活动,获得了一些作家资源,于是,我便尝试邀请本地作家来书店开讲座签售,但收效甚微。后来我把讲座搬到社区,通过赠送牙膏、香皂等生活用品的方式才吸引了一些人气,但效果依然不大理想。
2000年,我儿子出生,也许是当了妈妈,就会下意识考虑和关注孩子教育相关的问题。那几年,为了更好经营书店、了解市场行情,我每年多次参加全国各地的图书订购会、新书发布会、书籍展览会,获取更多市场信息。当时看到很多台胞妈妈在我的书店里陪孩子看书、给孩子讲绘本,让我备受感染和启发,几经思考后,我厘清了书店经营的思路,决定专营少儿图书。
说困境
“补助只能减轻压力,
真正解决问题得靠自救”
记者:数字化阅读浪潮下,实体书店经营肉眼可见地愈发困难,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陈雅勤:这些年,实体书店受电商冲击很大,经营越来越难。像我现在这个店,两层共有1500平方米,不算员工工资,一年仅租金、水电等成本就要八十多万元。很明显,仅靠卖书是没法活下去的。
虽然厦门有对民营书店实施补贴政策,我每年也都有申请并获得相应补贴。这些实打实的经济补助,确实可以抵消一部分经营成本,为书店经营减轻一些压力。但想要真正解决经营问题,只能靠自救。
记者:既然卖书赚不到钱,那么实体书店除了卖书,还能干什么呢?您又是怎样展开自救的?
陈雅勤:想要活下去,就要想各种办法,比如通过网络销售、图书馆招投标、举办各类活动等创造收益来维持书店的存续。像组织“故事妈妈”团队以及发起“悦读福袋·传递爱”行动等,便是我结合社会公益,在书店经营方面的尝试和创新,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最近,我尝试拓展线上销售,花十几万元开发了“书香阳光优选”的小程序,8月底刚刚上线。不到一个月,这个小程序的营业额已有十几万元了。借助这个小程序,书店还与腾讯、京东、美团等大平台做对接引流,以分销的模式运营,不仅帮助很多专职妈妈轻松干副业,同时也助力了平台创收。目前,我还在抖音开店做直播。未来,实体店只能做体验,真正盈利点还得放线上。
谈趋势
“书店不仅是卖书场所,
还是城市公共生活空间”
记者:现在很多人不看好实体书店,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
陈雅勤:现在很多实体书店都在说活不下去了,其实,冲击的不是某一个书店,而是整个行业。我认为,实体书店还是有它存在的价值的。城市是需要书店的,人们依然需要通过走进书店去交流和体验,这种交流和体验不单是花钱买书这件事本身,而是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互动和交流:读者和店员间、读者和读者间的交流,人们需要书店这个载体。这和在线上买书这种纯粹的购物行为是完全不同的。
书店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只是卖书看书的地方,更承载了公共空间的功能。书香阳光自2005年搬到现址后,已走过18个年头,陪伴无数孩子度过了难忘的阅读时光,这里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它不仅发挥教化功能,还为城区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助力城市打造文化记忆。
记者:对于更多实体书店如何突围,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陈雅勤:实体书店经营面临的形势,要比想象中更艰难。要让它活下去,光靠情怀肯定是不行的。在我看来,要想突围还得围绕“书”做文章,需要用书和各种行业进行链接。这就需要书店经营者分析读者的需求,并将这个行业和其他领域进行融合创新。书店本身有很多出版社资源、作家资源,可以链接的资源非常多。以后书店的店员不仅只是卖书,还要懂得策划、运营、了解自媒体方面的技巧。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就要给消费者提供什么,未来书店经营的利润点主要在网上。我认为,消费者是愿意为需求买单的,如果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就能赚到钱,就能活下去。(文/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 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