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好人在身边 | 村医卸任不离村 只想“一呆到底”
http://wmf.fjsen.com 2023-07-26 21:26:42 戴舒静 童心悦 来源:厦门晚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从村医的岗位上退休后,黄希呆继续为村里的老人和孩子服务。(受访者供图)

在村医的岗位上干了52年,黄希呆和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戴舒静 摄

为迎接翔安区建区二十周年,并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让好人引领文明风尚,近日,备受市民网友关注的“翔安二十年 好人在身边”代表人物评选,评出入选的20人名单(详见微信公众号“文明翔安”)。

即日起,翔安区委文明办启动“翔安二十年,好人在身边”回访系列报道,本报将逐一回访这些好人代表,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现状,记录他们对翔安建区二十年来发展变化的所见所感。本期带您认识扎根乡村52载、入选“中国好人”的翔安区新圩镇后埔村退休乡村医生黄希呆。

现状

卸任村医这三年来 继续发光发热

最近,随着高校录取通知书的陆续发出,今年75岁的黄希呆又忙碌起来了,他上门通知家有考生的村民,收到通知书后要尽快找他登记相关信息,到时村教育促进会会给考生们发放奖学金。

2020年,当了52年村医的黄希呆卸任,但闲不住的他选择继续发光发热,主动承担起村教育促进会秘书长、老人协会副会长、关工委副主任、红十字管委会理事等职责,帮助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尤其是贫困家庭。

黄希呆说,读书能改变一个农村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翔安建区这二十年来,区、镇、村各个层面都非常重视教育,加大投入,不仅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好,各村也都争相成立教育促进会,奖学助学,每年各村都以多出几名大学生为荣。

作为教育改变命运的受益者,黄希呆对此深有体会。“我7岁时成了孤儿,是党和政府以及邻里乡亲将我抚养长大,供我读书。”黄希呆说,这也是他于1968年从同安卫校毕业,选择回后埔村当村医服务村民的原因。

见证

以前卫生所又破又小 如今环境大大改善

在当村医的这些年里,黄希呆参与并见证了翔安区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

“翔安建区后这20年的变化太大了,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村基层医疗事业非常重视,大力改善乡村医生的工作环境,并充实我们队伍的力量。”黄希呆回忆说,以前的后埔卫生所又小又破,条件十分简陋,当时卫生所就他一名村医,“我要为20多个生产队的几千名村民服务,平均每天接诊150人,经常忙得连饭都吃不上。”

2013年左右,村里建起了崭新宽敞的标准化卫生所,诊疗室、治疗室、处置室、药房、康复室、宣教室一应俱全。村民们的就医环境大大改善,同时,卫生所还配备了4名医生,24小时轮值,守护村民们的生命健康。

“这二十年来,翔安区一直致力于把医疗服务前移,让基层老百姓能更好地享受到翔安发展带来的红利。”黄希呆说,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区、镇的医院和卫生院都与各村(居)的卫生所建立了紧密联系,一同为村民们构建起牢固的健康防线。例如,市第五医院每年都组建专业医疗服务队,跟着医疗服务“流动车”到村里给村民义诊,还开辟“村医通”,全天候为村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和预约专家服务。此外,卫生院每年组织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做一次免费体检等。

感慨

村民们看病更方便 再也不用骑车驮了

黄希呆说,这些都是翔安区委区政府为了能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而推出的民生举措,争取做到一些小病、常见病、慢性病不出村子就能得到治疗。

后埔村一些年长的村民仍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黄希呆花168元买了人生的第一辆自行车,这辆车经常成为拉载村民就医的“救护车”,有时半夜有村民病重,黄希呆就会载着村民,摸黑在坑洼的土路上骑两三个小时,送村民去同安就医。

翔安建区后,村村修起了平坦的水泥路,救护通道更加畅通,只要一个电话,120救护车就可直接开到患者家门口,同时,医院的各个科室也做好了急救准备,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黄金时间”。此后,再也看不到黄希呆咬着牙关,深夜骑车驮患者去就医的那一幕了。

“时代在变化,村医的职责也跟着变化。”黄希呆说,现在村医的职责范围逐步扩大了,涵盖妇幼保健工作、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等。与之对应,村医的薪酬和个人荣誉感也与日俱增。“以前我刚工作时,一个月只有18元工资,如今一名村医的年收入可达七八万元,而且每年还有机会参加多场专业培训,因此,有更多年轻人愿意加入到村医的行列中来。”

点赞

要用一生回报村民 以兑现当年的承诺

对于2019年上榜“中国好人榜”的黄希呆,后埔村的很多村民说他人如其名——看似“很呆”,只要有求于他,即使半夜让他帮忙,他都不会拒绝。

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等‘呆啊’百年后,我们都去拜他,因为他一定会来帮我们。”每次听到这话,黄希呆总是笑笑说:“不用等到我百年,你们现在让我帮,我随时都愿意!”

可见村民们是多么喜欢黄希呆。黄希呆至今仍记得未成家时住在卫生所里的快乐时光。他说,那段时光非常艰苦,每年冬天和夏天都要上山采药,熬药汤送给村民们喝,增强他们的抵抗力。预防血吸虫病时,还要半夜挨家挨户敲门叫醒村民们起来抽血检验。“虽然辛苦,但我满满都是幸福感。村民们对我很友爱,逢年过节,经常有一些村民心疼我没时间做饭,给我送来粽子、炸枣,让我这个从小孤苦无依的人有家的感觉,心头充满了暖意。”

“热情做事,感恩做人。”黄希呆说,他的四个子女如今都已在城里安家落户,他老伴也跟着进城了,就剩下他一人在村里。“因为我舍不得离开这片土地,我要践行我当年许下的承诺,把一生回报给养育我长大的后埔村民。”(厦门晚报记者 戴舒静 通讯员 童心悦)

【荣誉榜】

●2019.6入选“福建省好人榜”,获得“敬业奉献好人”称号;

●2019.9入选“中国好人榜”,获得“敬业奉献好人”称号;

●2020.6被授予“2019感动厦门十大人物”;

●2020.6被评为翔安区“最美乡医”;

●2021.3被评为“厦门市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