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三明,芳菲正盛。柔和的春光,旖旎的春色,迎接自东海之滨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4月11日至12日,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率领的上海市代表团赴三明市考察。这是继今年2月底,福建及三明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开展考察学习之后,两地合作交流再次奏响强音。
自去年5月沪明对口合作工作开展以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沪明两地始终高位推动、强化对接、统筹谋划,已经形成“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个层面的组织架构,对口合作持续走深走实。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双向奔赴、双向赋能之中,随着感情一起升华的,是双方越来越宽阔的合作之路。
从历史深处探寻
风展红旗,如画三明。
三明市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是上海市代表团考察的第一站。走进这个1500多平方米的展厅,三明的红色历史徐徐展开在人们的眼前。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三明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革命传统深厚,孕育了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两座红色底蕴相合的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征程中,一直携手前行。
1928年,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成为闽西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当时就是在上海作出设立福建临时省委的决策后成立的,姜敢等一大批三明籍进步青年多次深入上海开展革命斗争。
“三明全市3.7万人参加红军,1.12万人参加长征,长征途中, 三明籍红军指战员大都编入红三军团第四师和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分别担任长征中最艰巨的前卫和后卫任务,最终到达陕北的三明籍红军战士幸存的仅有 76人。”当讲解员王莉莉缓慢而沉重地说出这组早已烂熟于心的数据时,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是啊,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党和国家从未忘记这片红色热土,始终深情注视关心着这片红土地的发展。2021年1月,三明被国务院列入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022年5月,与上海市正式建立对口合作关系。
这是两座城市的又一次携手,是革命老区奋进新征程的新动能。
走进位于三钢厂区的三明市1958工业记忆馆,人们走进了三明工业立市的历史,走进了沪明情深的过往,也看到了一座工业城市全新的转型之路。
一个个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承载着时代的印迹,也穿透了时光,呈现着当年上海支援三明建设的火热场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8家上海轻工企业整厂迁到三明,上万名上海子弟来到这里,为这座新兴工业城市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更积淀下两地割舍不断的情缘。
再续前缘,再谱新篇。对口合作正在双向奔赴中,续写着时代新篇章。
在奋进征程上携手
“沪明情深缘亦深,您要不要点点赞?”阳光下,4个身着沪明小学校服的学生,正表演着“三句半”。孩子们富有童趣的表演引得代表团的成员们纷纷点赞。
作为一所成立于2020年9月的新学校,沪明小学自建校之日起,就承载着沪明两地的深厚情缘。学校校址位于原三明纺织厂内。工厂的前身是原上海市国营第26棉纺织印染厂纺织车间,整体迁到三明的同时,近4000名上海职工随厂入明。
为了纪念那段艰苦创业的历史,也为了铭记这份深情厚谊,小学命名为沪明小学。和紧邻的沪明路、沪明幼儿园一样,这是三明人嵌入城市建设的沪明记忆。
学校还用心设计了两个吉祥物:沪沪、明明,造型创意分别取自上海和三明的市花。类似这样的设计和巧思,在校园中随处可见。
成立短短两年多的学校,已经先后获得福建省教育科研基地校、三明市党建工作示范点等多项荣誉,学校的两个“双减”案例被教育部推广。发展的背后,沪明教育合作的助力至关重要。
“通过沪明对口合作,我们与上海市虹口区广灵路小学及上海打一教育集团建立起合作共建关系,通过专家指导、跟岗学习、线上教学研讨等,促进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沪明小学校长叶文香在介绍学校发展时,反复提及沪明教育合作为学校发展带来的全新机遇。
“依托上海市优质的医疗资源,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合作借船出海、借梯上楼,给老区苏区人民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沙县区总医院党委书记万小英向代表团成员们介绍说,医院正计划将上海杨浦社区健康管理理念机制引进来。
从持续推动教改,到继续扛好医改这面旗帜,都是沪明对口合作不断深化的缩影。三明这座具有改革创新基因的城市,正紧紧抓住与上海对口合作机遇,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合作走向深入。全市已有42所学校、15家医疗机构与上海结对共建。
向美好未来进发
“从三明来到上海,衷心祝福两地共续前缘。”
“建设过福建三钢的上海人路过,祝福上海三明合作共赢!”
“沪明一家亲。”
……
4月11日深夜,“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报道了上海市代表团来明的消息,短短不到1天时间,这则阅读量达到8.8万次的新闻下面,汇聚了一大批沪明两地民众的正能量点评,大家对两地携手同行送上了真诚的祝福。
这样的期许,走进三明,感受会更加真切。面对沪明对口合作重大机遇,三明正思考着如何进一步发挥好生态、产业等自身优势,与上海加快构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共赢合作关系,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在水墨丹山的泰宁县大金湖畔,锦江国际度假酒店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这个由三明城发集团和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泰宁县高星级酒店品牌的空白,对于推动泰宁县旅游服务水平提档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更有利于三明市正在积极推进的旅游资源整合提升工作。
入眼的是绿水青山,代表团成员们想得更多的,则是如何通过两地合作,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立足三明市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全力打造上海“后花园”,通过共同开发“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引领,两地文旅合作步伐不断加快。三明市文旅部门积极与上海锦江国际集团、上海景域驴妈妈集团、上海绿地集团等知名企业联系互动,去年9月以来,三明累计接待上海游客13.2万人次。
走进“沙县小吃第一村”——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千年古樟树在雨后愈发青翠欲滴、抖擞舒展,如同这个小山村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古色古香的“寻根追味”小吃街上,俞和传正在扁肉铺子前,用一根大木槌敲打着案板上的肉。一块瘦肉得经过2000多下敲打,才能成为合用的肉馅。
“这可真是‘千锤百炼’啊。”坚守地道的小吃制作工艺吸引了大家驻足。拌面是钢筋、扁肉是砖头,沙县小吃开遍了大江南北,也开出了富民产业之花。4月3日,由沪明两地艺术家联袂演出的沙县小吃题材原创音乐剧《幸福的烟火》正式首演。在沪明对口合作的大舞台上,一碗碗小吃正唱起了大戏。
如今,沙县小吃在上海已有4000多家门店、1.2万从业人员,年营业额超28亿元。通过推动沙县小吃进入上海高校、机关食堂,参与上海早餐工程及上海国际美食之都等建设,拓展沙县小吃标准示范店上海门店规模等一系列举措,沙县小吃正成为沪明对口合作的重要载体,谱写“独领风骚”的全新篇章。
不仅仅是沙县小吃,随着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三明市还有300多款优质农特产品顺利进入了上海大市场。
“以前,为了生计到外面做生意,现在回到家门口也有游客上门,来咱们村的上海游客越来越多了呢。”摊位前,俞和传的爱人开心地说道。
风从海上来。每一次对接的推进,每一项合作的落地,背后都是一张张老区苏区人民的幸福笑脸,是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奋进力量。(三明日报记者 曾凤清 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