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2月14日《人民日报》)
移风易俗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移风易俗,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开展移风易俗,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各种陈规陋习,有利于减轻广大群众的人情账,有利于减少盲目攀比之风和铺张浪费等现象,有利于让广大群众卸下不必要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有助于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活理念,形成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移风易俗,首先要从思想根源上切实改变广大群众的认识,以思想“破冰”推进行动“突围”,才能更为有效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顺利开展。思想引领行动,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应该采取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法,要尊重广大群众的真实想法,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要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积极利用合理的方式开展思想工作,通过各种各样的文明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积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自觉参与移风易俗,切实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要建立长效机制,要结合乡村文明建设,要和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及良好家风结合起来,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推动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移风易俗是一项全民的行动,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移”的是陋习,“易”的是观念,每个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主动摒弃各种陈规陋习,自觉做移风易俗工作的建设者、守护者和实践者,在全社会共同营造崇尚文明、向上向善的新时代文明新气象,厚植文明乡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的力量,有效推进新时代文明乡村建设。(厦门文明网 吴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