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峰头镇曹村村民许峰有了一个新头衔——“飞燕志愿者”。自2月份以来,她和同村其他9名志愿者一起,每人一天轮流值班,走东家串西户,拉家常聊琐事,目的只有一个:把村里群众的志愿服务诉求收集起来,通过“智慧郯城”App点单,镇里、县里的志愿者就会接单,然后上门解决群众诉求。据了解,在郯城县,像许峰这样的飞燕志愿者共有6600多名。(3月25日光明日报)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整合各方资源,完善推广“一点就来”志愿服务工作模式,不仅让“飞燕志愿服务队”线下渠道和“指尖上的郯城”微信公众号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成了妥妥的志愿者网红。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县实践中心每月根据群众需求制定项目菜单更加丰富,群众需要志愿者服务,只要在“智慧郯城”App、“指尖上的郯城”等公众号上一查,差异化需求服务项目一目了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特困群体,定制内容各异的志愿服务项目更加暖心。
用精准志愿服务对接群众“急难愁盼”,就要好好研究本地志愿服务的对象。例如郯城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也多,党和政府多将他们的冷暖健康时刻牵挂心,志愿者更是瞄准他们多开展志愿服务,不仅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供给方式多了起来,也有效对接群众的“急难盼愁”,而且这样的供需在新媒体、大数据的助力下,形成了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志愿服务工作新模式,大大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效能。
用精准志愿服务对接群众“急难愁盼”,需要多点细心工作法。不可否认,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老年人、儿童对网络和智能手机不熟悉,无法独自完成点单。针对这一问题,各地志愿服务就要多创新服务模式,从各地选择优秀的志愿者,加强业务培训,深入群众家中,精准摸排群众需求,帮助群众点单,及时了解群众对志愿服务的要求,才能有效解决了志愿服务不精准、服务诉求覆盖面不广等问题。例如当地老人喜欢听大鼓、京剧,志愿者通过“点单平台”帮助老人表达了诉求,地方文明实践中心及时汇同相关“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第二天就满足了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用精准志愿服务对接群众“急难愁盼”,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精准对接,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更能将教育、文化、医疗等志愿服务项目合理分配,避免“过剩”与“吃不饱”现象,多将群众志愿服务需求上报,精准落户到手机App里,让群众“手机一点,服务就来”,真正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能大大提升志愿服务的效能。
瞄准群众“急难愁盼”为志愿服务提速,才能让志愿服务遍及乡村的角角落落,及时化解群众“急难盼愁”,让文明的春风更加润心。(福州市委文明办 苍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