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虽然只有简单四个字,但要做好这项工作却不是简单的事情。从前端分类,到中后段处理;从分类设施投入,到分类知识宣传教育。垃圾分类可谓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都要实现无缝对接,才能把垃圾分类好事做好。任何一个分类环节发生断档,都会影响下一个环节,下一个环节又会影响下一个环节,引发连锁反应。
比如,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是垃圾分类环节之一。这一环节不可或缺,如果做不好会对整个垃圾分类造成影响。居民用心把垃圾分类投放了,运输垃圾时不进行分类,直接“一锅端”装车,前端的分类投放工作全部白费功夫。由此不但造成浪费,而且会严重消解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的积极性。
顺利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强制垃圾分类投放只是第一步,中后端衔接不好,不分类运输、处理,仍然前功尽弃。而要做好垃圾分类各环节衔接工作,除了加大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等硬件投入,也应重视宣传、教育、引导、监督等软件上的投入。比如,虽然大家都在讨论垃圾分类,但并非人人懂得怎样进行垃圾分类。特别是一些独居的老人,缺乏垃圾分类意识,需要有人“面对面”进行指导。谁来指导?招募指导居民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对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和实操培训,由志愿者到小区指导居民垃圾分类。招募指导居民垃圾分类志愿者,应尽量遵循就近原则。本小区、单位的指导垃圾分类志愿者,就在小区、单位,或者本区域招募。这样便于志愿者开展工作,使这项志愿工作保持长期性、连续性。
按说,将垃圾分类放进垃圾桶并不难,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可是,在现实中推进这项工作却非常难,难就难在改变人们长期养成垃圾不分类的习惯。只要能把人们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转变为自觉垃圾分类的习惯,垃圾分类工作就水到渠成了。正因如此,在推广垃圾分类工作中,要在改变人们随手乱扔垃圾习惯上精准发力,多想办法,狠下功夫。对垃圾分类进行奖励就是一个简单有效之法,通过实打实奖励举措,激发人们垃圾分类热情,调动大家垃圾分类积极性,进而改变垃圾不分类习惯,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在物质奖励上,还可以通过建立居民“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等方式,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给予可兑换积分奖励。政府对市民家庭购买垃圾分类设备给予一定补贴,也是一种物质奖励,由此激励大家进行垃圾分类。只要人们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改变了,垃圾分类就能顺利推进。
推进垃圾分类唯有行动见成效,没有行动等于零。不管是垃圾分类,还是垃圾回收处理,或是其他垃圾处理环节,如果不拿出决心和行动,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作,就难以取得实效。垃圾分类事关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的长远发展。垃圾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无论是对于人们的生活,还是对自然环境都贻害无穷。这种危害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每个人都能直观感受到的现实。正因如此,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政府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更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行动、全员尽责,形成全社会同频共振的合力,不让垃圾分类每一个环节“掉链子”,才能推进整个垃圾分类工作顺利进行。(莆田文明网 孙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