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有着生活的根本属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要促进保护与民生改善相融合……”近日,古城保护“开放麦”活动在平江路探花书房举行。来自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的6名80、90后年轻工作人员,围绕古城保护畅所欲言。(5月7日江苏文明网)
何为“开放麦(Open Mic)”?直意为“谁都可以拿的麦克风”,即倡导一种大胆表达、自由交流、观点碰撞的交流形式。苏州对于古城保护,请年轻人出列,举起他们的“麦克风”,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古城保护应有的责任。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古城保护需要不断开拓新途径,展示新举措。在古城保护中,我们要直接面对的问题不少,诸如传统建筑修复、文创产品的开发、古城历史风尚的延续,等等,这些不能仅凭借一个部门、几个人在“螺丝壳里兜转”,尤其是像古建筑的修缮这些问题,古城旅游如何为年轻群体“吸粉”,等等,只有多设置几场“开放麦”,效果才会更明显。
毋庸置疑,古城保护中,多点年轻人为此出谋划策,对于古城保护就会增加生机。通过将年轻的创意,以及大数据等运用到古城保护中,势必推进古城保护效能倍增。何况,徜徉在中华古城,随处可见传统文化在岁月深处的吟唱,保护古城,就是保护珍贵的中华文化,保护中华的历史。姑苏区首次举办 “开放麦”活动,通过自由、开放、创新的分享方式,为从事古城保护工作注入更多年轻力量。
文化是古城最鲜明的特色。如何实现传统保护和创新发展的均衡协调都是最核心的问题,没有与时俱进的保护理念和不断创新发展的探索意识,古城保护不仅会丧失活力,可能还会沦为“盆景”。古城保护中,若能紧密结合传承传统和创新利用,才能更好为我们的古城保护打造独特的文化标识。
古城是我们的根,这里不仅城市壮大的历程,更有丰沛的文化源头。在古城保护事业中,年轻人将是一股势不可挡的、开拓创新的力量。古城保护不妨多设几场“开放麦”。一方面,充分利用古城的老街区,继续实施保护与修缮;另一方面,通过年轻人的保护金点子,深入推进文化新经济新业态的产生,不断活化古城的文化资本,通过年轻人的“再设计”,更好为古城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因此,多为青年干部、热爱古城文化的青年群体、关注古城保护的专家等搭建讨论古城、关注古城、献策古城交流建言平台,才能更好增强全社会对于保护古城的家园责任感,推动古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让古城的文保故事、发展故事更加充满力量。(福州文明办 胡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