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月6日至7日,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0年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期间,中国文明网记者对与会代表进行专访。
福建省委文明办主任陈添贵接受中国文明网专访。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
福建是全国率先进行综合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省委历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上世纪80年代初就确立了“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经济,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以三明市为中心迅速掀起“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得到多位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与此同时,福建省先行先试,广泛开展创优质服务、创优美环境、创优良秩序和向雷锋等先进人物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三优一学”活动,创造性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岗位、文明楼院和文明之家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探索开路、创造经验、提供样本,三明市、厦门市先后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在关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2020年,在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4个方面特色明显,成效显著,为新时代伟大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一、突出机制建设,努力打造高颜值高素质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龙头工程,具有强大的牵引力和影响力。目前,我省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三明市、莆田市、龙岩市、宁德市等地级市,石狮市、武平县、沙县、福清市、上杭县、德化县等县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设区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占比居全国前列。新的创建周期,我们将推动南平市以及创建基础较好的惠安县、长泰县、泰宁县等县市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实现设区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覆盖。
作为长期从事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同志,最主要也是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要始终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常态长效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内在要求,否则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与人民群众期待相背离。我们主要做法有:一是强化制度设计。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福建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办法》《福建省精神文明创建评先审核中行使“一票否决”的实施细则》等各类管理制度,率先出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程》,每年组织修订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操作手册,删繁就简、去陈出新,在测评内容、考评标准、组织方式进行全面调整,与时俱进抓牢抓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二是强化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暗访督查、结对帮建、骑行督查、公开曝光、通报约谈、创城奖惩等六项机制,扎实引导各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重在经常、做在日常。特别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我省所有市、县(区)进行暗访考评,针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窗口服务、市场管理、公益广告等实地动态考察项目,采取不打招呼、不事先安排、不定时、不定人的方式,真正做到全过程保密,全省各地的常态化水平明显提升。
二、突出动态管理,大力培育先进性示范性文明单位
近年来,随着文明单位创建规模不断扩大,“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等现象在一些保牌复查的文明单位不同程度存在。如何有效激发文明单位创建积极性、主动性,永葆文明单位先进性示范性,成为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一是管理全流程电子化。探索建设并上线运营了福建省精神文明创建测评系统,明确了届初申报、届中初评、届期动态和届终总评的关键环节和具体要求,参评复核、材料审核、成绩合成、问题反馈等全流程采用线上模式,切实引导各单位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夯实主体责任、激发创建自觉,也有效避免了过度留痕、形式主义、材料造假等问题。二是严格执行洗牌制。每届期省级文明单位均要重新申报参评,也就一切从零开始,大家同一起跑线,经过三年创建重新排名,真正做到能上能下、有进有出,有效防止“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问题。三是强化正向激励。最新修订的《福建省精神文明创建管理办法》明确,省级文明单位届期内每年享受月平均工资2倍的资金奖励,全国文明单位届期内再增发1个月,发放范围不仅是机关企事业单位正式干部,也包括合同制、劳务派遣等非在编人员,不断提升文明单位创建的获得感。
三、突出榜样引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把未成年人作为育新人的重点,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持续深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坚持用身边榜样激励引导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健康成长,学习好少年、争当好少年的氛围日益浓厚。目前,我省各地共发布526名新时代好少年,其中4位同学入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一是注重培育选树,让榜样立起来。推选过程把好宽度、高度和深度“三个度”。宽度就是不限类型,既要有学习、才艺、创新方面的典型,也要有传承美德、热心公益、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典型;高度,就是立足事迹本身,可信可学,有时代性、典型性,师生家长公认点赞;深度,就是注重挖掘故事背后的精神特质,着力宣扬他们成长过程的刻苦努力、高尚情操和远大追求。二是注重学习宣传,让榜样活起来。运用“讲”“看”“品”多种方式传播好少年事迹,提升学习宣传效果。“讲”,就是通过举办“我心中的好少年”“少年美德大家夸”主题班队会、宣讲会等形式,组织好少年的老师同学或本人讲述故事,面对面互动交流。“看”,就是以文字、图片、微视频等方式,通过各类媒体立体化传播,生动展示好少年精神风貌。2019年我们在省电视台隆重举办事迹发布活动。2020年我们拍摄了8集专题片从6月起连续在省电视台《文明福建》专栏播出,网络点击播放量达3600多万人次。“品”故事,就是邀请老师家长学生参加好少年现场访谈活动,交流心得体会。三是注重实践活动,让榜样多起来。组织各级好少年群体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擦亮身份,带动更多身边同学践行美德、弘扬新风。2019年省委文明办举办首期“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时代新人”夏令营活动,组织新时代好少年深入革命旧址、名人纪念馆、历史文化街区、现代科技企业、工厂农场等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劳动教育。2020年分别在福州、泉州、三明、南平、龙岩举办5期新时代好少年研学实践活动。同时,注重关爱新时代好少年,各级文明办每年走访慰问家庭困难的新时代好少年,为他们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和帮扶。比如厦门市发放“新时代好少年礼遇卡”,让他们不限次数免费参观游览各个“厦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四、突出资源整合,探索建设文明实践工作福建样本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是宣传思想工作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增长极。福建省高度重视,稳步推进,统筹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有实名注册志愿者539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体5.67万个、开展志愿服务项目59.4万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1.34亿小时。22个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区)的县级中心和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全部挂牌运行,18个试点县(市、区)及7个非全国试点县(市、区)实现所站全覆盖建设,全省共建成乡镇实践所646个、村居实践站7324个,机构不断完善,队伍持续壮大,作用日益凸显。一是抓好组织保障。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省委、省政府持续两年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列入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列支省级专项经费1620万元。制定《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省委宣传部领导、试点工作指导组成员单位与各试点县(市、区)建立挂钩联系制度,省委领导带头蹲点调研,强化指导督促,推动政策落地。二是抓好平台建设。依托省广电网络集团“八闽文化云”,建设“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开设理论宣讲、社会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乡风文明建设等七个平台,方便群众通过点播、现场教学、互动等方式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三是抓好实践活动。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省120万多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以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主要依托,立足基层、面向群众,充分发挥重要辅助作用,在疫情排查、宣传劝导、代办代购、心理疏导、复工复产等方面主动融入、积极作为,为坚决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作出有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