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9月19日讯(通讯员 卢素平 苏建福)截至9月14日,e三明注册用户数近46万人,日均访问次数约13万次,“随手拍”受理量突破1万件,百姓受益良多,城市不文明、不治理现象“无处躲藏”,惠民服务“迈大步”,文明城创建再上新台阶。
打造“掌上政府”,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今年7月23日,三明市网上公共服务平台(e三明)正式上线运行,这是市委、市政府积极顺应“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趋势,全面整合各类政务服务资源,以“一网通办、一端全办”的理念,构建的“全方位、全天候、全参与”的网上公共服务平台,便捷、高效的使用体验,让百姓纷纷点赞称好。
为民办事、替民解忧,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是三明市委、市政府始终追求的目标。作为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祥地,1987年3月,“满意在三明”活动在我市拉开序幕,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大亮丽品牌。“满意在窗口”“满意在行业”“满意在城市”……历经三十余载,“满意在三明”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在探索中不断创新。
进入新时代,市委、市政府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四篇文章”之一,深入开展“实践新文明满意在三明”主题活动,并充分运用e三明平台,做好“互联网+精神文明创建”文章,赋予了新时代精神文明新内涵。
释放e三明能量,结合“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满意在窗口”竞赛活动。目前,各县(市、区)已着手当地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上网改造,力求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随手拍,擦亮文明城底色
依托12345服务平台,e三明与数字城管、综治网格、河长制、生态环保、公安非警务110等系统平台对接,推出“随手拍”功能。通过手机,市民可随时随地向政府反映诉求、咨询求助、提出建议,处置全程留痕,好、中、差评由用户说了算,让群众参与政务,管理事务,吹响了全民创城“监督哨”。
部门联动提效率。根据《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我市充分发挥“e三明”随手拍平台作用,针对机动车占道违停、二手车占道经营、农贸市场日常管理等难点问题,组织联合督查、联合执法,开展重点整治行动,群众满意度上升的同时,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程度也不断提升。
工作实不实,百姓说了算。新都汇门前突出地面的钢筋处理了,市民拍手叫好;岩前镇岩前村委奖学金发放问题解决了,家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碧桂园玖珑溪路人行道砖破损修复了,人们走在路上脚感更舒适……一处处看得见的变化,共同擦亮了三明的文明底色,让这座城市更宜居。
文明之花结硕果
提起“精神文明”,便会想到三明。1984年6月,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揭开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序幕。同年,福建省授予我市“文明城市”称号,这是全国首个评为此称号的城市。几十年来,我市探索出“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的精神文明创建经验,在全国率先开展“满意在三明”“六联六建”“门前三包”等活动,并率先建立“三明市文明市民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等平台,文明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在三明,“文明”二字早已成为标签,如影随形。三明市连续两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列入中国“志愿之城”试点城市、沙县首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泰宁和永安进入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每一项荣誉背后,都饱含着所有三明人沉甸甸的付出。
e三明,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曾几何时,有人感叹小区脏乱差,城市停车难,更有人大声疾呼快来治理夜市扰民……如今,这些关乎民生的大小事,通过e三明得到了更有效、更便捷的处理,群众反馈的评价情况将作为文明单位评选的重要依据,有效推动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常态长效。
忽如一夜春风来,干部作风在改变,城市面貌在改变,交通秩序在改变,居住环境在改变,居民生活在改变……百姓获得感越来越强。e三明,正悄然成为这座城市文明创建的助推器,为当地百姓的幸福生活“加码”。(三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