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文明要讯
莆田荔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处处新风扬
http://wmf.fjsen.com 2019-02-26 14:40:22 何晋生 张郁周 郑喜雪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建队伍 见行动

如今,每逢节假日,荔城区就组织机关党员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走访慰问挂钩贫困户、孤寡老人、困难党员、计生户、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广泛开展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崇德尚善的良好氛围。

新时代文明实践,重在实践,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工作方式是志愿服务。近年来,荔城区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通过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注册、志愿服务培训管理、志愿服务保险以及供需对接、志愿服务记录、社会工作者带志愿者、星级认定和嘉许回馈、党团员带头等八项制度,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多样化建设,实现资源使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

荔城区文明办工作人员邱青青告诉笔者,为积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该区在全市首家成立了返乡大学生团委,把寒暑假返乡大学生凝聚起来,开展系列学雷锋、青春扶贫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毕业后回乡投身到美丽莆田建设中去。“青春助家园项目”就是创建的品牌志愿活动之一,通过契合时间点,结合传统节日等开展不同的活动,使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关怀和温暖,同时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乡风民俗。截至目前共开展了12期,该项目获评团中央“全国农村基层团建创新项目”。

为推动志愿服务与“互联网 ”深度融合,荔城区建立“1 6 N”志愿服务机制,在成立区总队——镇街分队——区直专业分队——村居小队四级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互联网 ”志愿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点单式服务,为需要帮助人员和志愿者间提供信息交互,方便城乡群众应急呼叫、转接等,有效开展专业化、精准化志愿服务。同时,该区还通过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媒体”平台,做好志愿者的组织引导、登记注册,依托荔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APP和微信小程序等,进一步整合组建专业志愿分队,壮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

目前,荔城区共有在册志愿者9200多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15支,值得一提的是,区各套班子领导还带头注册“荔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APP。

除陋习 树新风

春节元宵期间,荔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内路面干净整洁,几乎听不到燃放的声响,空气比往年清新多了。

据悉,早在节前,各镇街就开始了禁燃的宣传。西天尾镇宣传委员王向鹏介绍,今年,该镇龙山、北大、后黄等14个平原村居首次列入禁止燃放区域。镇里高度重视,及时成立相关工作小组,采取“六有”(广播有声音、街面有活动、马路有横幅、小区有展板、手机有短信、禁燃区有标识)开展宣传活动,确保禁燃工作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时,全面加强执法力度,组织执法力量和各村居干部,在销售、存放烟花爆竹的仓库等重要环节进行巡查,严执法,抓典型。

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只是荔城区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方面。为全面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推动移风易俗向纵深开展,该区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方针,制定《荔城区深化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红白喜事操办的流程和标准,建立婚丧嫁娶事宜登记备案制度,实行红白理事会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总结制度,建立健全区、镇、村(社区)三级移风易俗工作组织。区里由区纪委、区委文明办牵头,成立移风易俗工作督查小组,对全区镇街、区直相关部门移风易俗工作进行督查检查;各镇街则由镇纪(工)委、宣教办牵头,对辖区村(居)移风易俗工作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到位情况进行自查;各村(居)则成立由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村级红白理事会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村民的教育、监督和管理。

全区各村(社区)建立健全“四会”(红白理事会、宫庙董事会、老协会、志愿服务站)等群众组织作用,坚持重在正面引导、重在建设养成、重在群众自觉的原则,发动群众开展乡风评议,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推动移风易俗活动开展取得实效。

为确保移风易俗工作推进有力、常抓常新,该区建立移风易俗问题督查清单和整改管理台账制度,对辖区各镇街、村居在移风易俗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督查,归纳整理形成问题清单,全面掌握全区移风易俗活动开展情况,并就存在问题制定整改目标、时限、标准、要求拿出具体意见,对标整治,及时总结,规范提升,形成一套切实可行、务实管用的实施细则。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截至目前,荔城区辖区所有建制村(社区)全部修订了村规民约,荔城区摄影家协会、作家协会等行业协会也纷纷修订行业自律章程,将移风易俗融入其中,“全民参与、自我约束”成为新气象。

1  2  3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