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安海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见成效
http://wmf.fjsen.com 2019-01-04 15:23:44 来源:文明风

安海商会向全镇人民发出《告别“任公饭”弘扬新风尚》倡议书,商界人士带头签署倡议书。

文明风1月4日讯(通讯员 张燕妮)近日,晋江安海镇山兜村乡贤苏承万借长子结婚喜庆,倡导移风易俗,喜事简办,向村老年人协会捐款25000元,为村中60岁及以上老人每人发放100元敬老金。

像苏承万这般响应移风易俗号召,德泽乡里的做法在安海并不在少数,就仅上个月,晋江安海镇就有许书典家族借家族成员婚庆大吉,向晋江市慈善总会捐赠6666.66万元;坑边村乡贤黄金潮借长子16岁生日,简办喜事向村老人会捐资23.88万元;梧埭村的乡贤吴四川借儿子结婚喜庆,简办喜事向村老年人协会捐资20万元;新店村乡贤许友朋借孙子16岁生日,简办喜事,向新店小学和村老人会捐款共计16万元;山兜村乡贤郑玉梅简办孙儿结婚庆典,向村老年人协会捐资了15万元;后蔡村旅港华侨李爱碧简办新房乔迁,捐赠10万元支持村中敬老院建设;新店村乡贤许书杯借儿子结婚大吉捐资3万元慰问村中老人……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晋江安海镇响应移风易俗号召,开展慈善公益捐赠的就超过了8000万元。

从“输人不输阵”的婚丧嫁娶操办理念,到节俭办婚丧嫁娶的新风频见报端,从“比排场”到“比公益”“作表率”……这一系列可喜变化,源于晋江安海久久为功、自上而下、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据了解,近年来,晋江安海镇党委、政府坚持“深耕人文,涵养发展”理念,在推动“镇级小城市”试点建设的同时,将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着力打造 “三大节庆”文化品牌等,引导群众树立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形成淳朴乡风民风。同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专项治理,加强舆论监督等方式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安海镇连续4届荣膺“全国文明镇”称号,并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公示名单。

晋江安海镇党委书记唐春晓表示,全国文明镇、历史文化名镇等国家级荣誉,是对安海良好的文明风尚、自觉的文化传承的一种认证、一种褒扬,也是一种激励、一种督导。与时俱进地“美教化,移风俗”,是我们持续“深耕人文,涵养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推进城乡移风易俗,关键在于价值观念的辨证、文明风尚的引领、基层治理的规范和社会舆论的督导。在这方面,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责无旁贷,要做在前、走在前。移风易俗既要顺势而为,也要纠偏治弊,必须立向立标、久久为功。我们将坚持把这项工作融入推动乡村振兴、名镇振兴的中心大局,贯穿于提升民生品质、文明品质的全过程,持续探索、改进、加强,努力让文明成为“安平古镇,海丝名城”最美的风景。

破陋俗

从改变“任公饭”抓起

在晋江安海,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只要谁家有红白事,亲朋、厝边(邻居)甚至素不相识的人,都可以连着好几天不做饭,直接到事主家免费食用膳食、酒水。这在闽南语中被称为“任公饭”,即“吃公饭”的意思。

安海东鲤社区的黄老伯介绍,安海“任公饭”是近三十年来形成的新陋俗,早时仅是主人家用简单的饭菜招待到场帮忙的亲朋。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些人操办红白事讲排场,大肆宴请宾朋,无形中也形成攀比风气,招待场面有年年扩大之势。

“操办公饭,对工薪阶层是很大的负担,而且来的亲朋数不好估计,常严重浪费。但以前吃别人的,现在轮到自家,不请别人,面上又过不去。”黄老伯无奈地说。

诚如黄老伯所言,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安海人民对红白事“任公饭”的习俗虽有微言,但该现象一直得不到有效遏制。

安海镇党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张培良表示,针对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任公饭”问题,安海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视存在的问题,立说立行,并以改变“任公饭”陋俗作为安海镇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重点。积极倡导、大力宣传,同时多举措推进,确保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

去年3月,针对“任公饭”问题,安海镇多次召开移风易俗工作征求意见会,组织村(社区)主干、老人协会会长及商会成员等社会贤达人士参与座谈,听取各方意见,并召开村主干专题会布置文明创建移风易俗工作。

专题部署会召开没多久,2018 年 3 月 23 日下午,东鲤社区便召开了移风易俗座谈会,经社区居民代表讨论、投票后,新修订的《东鲤社区移风易俗改革公约》获通过,该公约率先将取消“任公饭”纳入新修订的社区移风易俗公约中,并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省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该公约一经推出就在社区中得到广泛响应,也在安海镇引发热烈反响。

“省钱省心省力!”对于东鲤社区倡导告别“任公饭”,倡导婚丧嫁娶文明新风,安海镇区居民苏先生非常支持。

去年6月,安海商会向全镇人民发出《告别“任公饭”弘扬新风尚》倡议书,商界带头作表率,在社会各界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不仅刷屏了安海人的朋友圈,还自带宣传流量。

与此同时,安海镇还借助节庆活动的影响力,在端午节庆活动上向全镇人民发出移风易俗倡议书,倡导告别“任公饭”,并且发动基层党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各村居老人会,动员群众力量,务求群策群力,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目前,安海镇区“任公饭”现象呈逐渐减少之势,优序良俗渐成风气。

树新风

用“村规民约”促良俗

一周前,安海镇西畲村一村民家中办丧,办丧期间,由于逝者女儿旅居外地,亲属商议将丧期定为 7 天,而且要办得风光体面。在安海镇文明办及西畲村红白理事会的耐心劝导下,逝者家属遵循晋江市丧葬管理相关规定和村规民约,响应移风易俗号召,丧期改为 5 日,并简办丧事。值得一提的是,家属还将节省下来的 1.6 万元悉数捐赠给村老人协会,给村里 158 位老人每人发 100 元敬老金和20斤大米。

所有喜事提倡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大宴宾客,拱门、花门合计不得超过3个;喜事禁止按户分送“口灶份”或“人客份” 等礼俗物品;西畲村村两委及全体党员喜事宴请规模不得超过 15 桌;出殡阵头不得超过3阵,每阵人数不超过25人,影雕、花圈、花篮不得超过五个……根据村情民意,去年,西畲村成立移风易俗领导小组,对村规民约进行了新修订,通过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将婚丧喜事的操办事宜数量化具体化,用制度规范卸下绑在群众身上的 “人情枷锁”。

除了新修订村规民约外,西畲村两委会和老人会还第一时间将公约上墙,并通过举办移风易俗宣传活动、移风易俗座谈会、宣讲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村民遵守公约。

“通过宣传,如今村民都会自觉并且主动遵守村规民约,简办婚丧嫁娶在西畲已渐成风气。”西畲村党支部书记陈工厂表示,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有效消除了社区群众“想变又不愿出头,盼改又不敢主动”的面子情结。

据了解,安海镇各村居结合村情民意,积极开展新一轮村规民约修订工作。通过在村规民约上做文章,并成立红白理事会,推动文明新风与群众自我管理有机结合。

去年11月,安海镇所辖的42个村(社区)都完成了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红白理事会组建率达100%。

除此之外,安海还成立监督小组,监督群众执行公约情况,积极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强化源头治理。同时,加大扫黑除恶宣传,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营造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去年年初,安海镇西畲村举办了一场篮球友谊赛,邀请了梧山、丙厝、桥头、山兜村共同参与。据悉,过去这五个村因历史原因,互不通婚已有 400 多年,虽都是临近的村落,但村民之间的交往也非常稀少。2014年,这五村老人会会长共同签署了《告别不通婚友好备忘录》,为不通婚历史画上了句号。不仅让五村的年轻男女终于可以不受封建思想的禁锢,自由恋爱,而且也使村与村之间的交往联系更加密切。目前,这五村之间已有多对男女喜结连理。

不仅于此,此前,西门村也与安海梧山、玉楼、山兜三村及内坑镇内山尾村解除不通婚的陈规。如今,越来越多村庄主动自发地与村中的陈规陋俗告别,在村中吹起文明新风。

重监督

以党风推动社风

俗语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推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晋江安海镇紧盯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先后出台了规范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红白喜事的量化规定,强化督察,严格落实,让党员干部带好头、作示范。

去年,安海镇还制订了《安海镇移风易俗联系点工作方案》,以几个重点村(社区)为示范带动,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推动全局工作。

晋江安海镇纪委相关人员介绍,去年以来,安海镇认真落实党员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新规。突出“公布举报电话、建立公示机制、盯紧基层干部”等关键环节,把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处理衔接起来,做到举报一起、核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

“想要‘面子’,没想到却受了处分,更丢了‘面子’。”去年,安海便查处了1起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问题。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移风易俗渐成风尚。

不久前,安海镇庄头村宣传委员、统战委员李然灿的儿子正值周岁,按地方风俗需要热热闹闹地操办周岁宴。可是李然灿却做了一个决定,他和家人商量,儿子周岁宴只做简单的家人朋友团聚,将节省下的钱给潮坑自然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500元红包。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然灿笑着说, “这没什么,就是一点小小爱心,想借家里的喜事关心下村里的老人。作为村干部,更需要做好表率,遵守相关规定。”

实际上,李然灿并非个例。如今,安海镇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带头简办红白喜事,还将节约下来的钱款捐资公益。去年,西边村支书张清泉就简办孙子周岁生日,将省下来的 3 万元捐献给西边村老人会,为村里 305 位 60 岁以上的老人们分发油米;桥头村支书蔡顺足借儿子结婚喜庆,给桥头自然村老人每人发 100元红包……

党风正则民风淳,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践行移风易俗,戒奢崇简的文明风尚正给这座古镇吹来阵阵清风。而社会风气的渐渐好转,也让更多普通民众从中受益。

显成效

“文明新风”暖人心

上周,一场以“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 为主题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走进了安海镇前埔村,一个个精彩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其间还穿插移风易俗等知识问答,台上台下互动频频。通过举办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移风易俗,受到了村民的喜爱与点赞。

过去农历的七、八月,安海各境埔和各村居都会大摆宴席操办“普渡”。如今大操大办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党员群众参与到村庄环境大整治、关怀老人和村民运动会中。“移风易俗难在破,重在立。”张培良表示,安海镇通过举办“三大节庆”、新年音乐会,常态化文体活动,积极将闽南传统节日、庆典变成“文体活动日”“志愿服务日”,不仅是想留住乡愁、延续传统,更是希望能引导群众树立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

近年来,在晋江安海简办红白喜事、捐赠公益事业的行为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其中许多善款都用于投入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和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既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又进一步推动了文明乡风转变,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拥护。(晋江市委文明办)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