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写在南平市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之际
http://wmf.fjsen.com 2018-08-28 16:09:27 来源:文明风

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2017年7月,延平区举办了“道德模范、美德少年、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身边先进人物基层巡讲活动。巡讲团的5位成员包括团中央第十届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福建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第五届南平市道德模范、南平义工协会会长、南平邮政局职工王桂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全省)公安机关学雷锋先进个人、福建省十佳爱民星警、南平市劳模、市最美劳动者、市道德模范、延平区首届道德模范、感动延平十大人物、延平区大横镇派出所指导员朱华弟,南平市“五好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延平区畜牧兽医水产局高级工程师王爱凤,南平市最美劳动者、南平市劳模、延平区南山镇桐坑村党支部书记童忠喜,延平区美德少年、延平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曾诚。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绩,但他们却能在平平常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奉献自己、帮助他人。他们的演讲都是自己的真实故事,令每一位听众动容、沉思。

近年来,我市先后有詹红荔、朱邦月、曹阳飞宇、廖俊波、傅光明、张茂发等6人荣获全国级道德模范含提名奖,6人荣获省级道德模范,12人获评“中国好人”,45人获评“福建好人”,获奖比率始终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创城中,我市持续掀起向道德模范学习、向道德模范看齐的热潮,致力为群众性文明创建构筑道德基石。特别是去年,全市以“俊波精神”为引领,凝聚创城力量。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深入广泛学习宣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把深入学习廖俊波精神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从机关到企业、从城市到农村、从街头到巷尾、从实体朋友圈到网上微信圈,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在传播“俊波精神”,颂俊波、议俊波、学俊波,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积极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建设水美城市

让青山绿水释放生态红利

我市森林覆盖率达77.35%,境内3条主要水系水质均为Ⅰ~Ⅲ类,全市空气平均达标天数占比98.5%。始终把推动青山变金山的落脚点放在选准做优与生态资源、人文历史相得益彰的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制品、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产业,着力延链条、补短板、优环境,依托“6·18”平台,举办现代绿色农业、旅游项目资本对接会,邀请专家把脉问诊,对接落地一批项目,打通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对接绿色产业的通道。

创新生态建设考核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绿色生态是闽北最大的优势,保护好生态优势,是南平市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南平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对全市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行评价考核,与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相衔接,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不仅在任时要考核生态政绩,领导干部离任了也要审“生态账”,任期辖区污染也需担责。

推进水环境治理升级,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针对畜禽养殖污染突出问题,全市开展畜禽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拆除养殖场11445家,削减生猪401.77万头;其中延平区累计拆除8828家,削减生猪310.4万头,辖区内劣V类小流域从原来20条减少到目前1条,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重点推进水美城市建设。在全国首创“水美城市”建设,将黄金水道打造成“城市会客厅”,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和条件,把城市补短板与流域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生态保护相结合,纳入补齐民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12个总投资300亿元的水美城市项目,以水补山、以山带水,打造水美城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南平。

污染治理延伸至绿色发展。以可持续生态治水为理念,将水资源利用向纵深、向源头全面推进,统筹生态、生产、生活,对山、水、林、田、路、村庄进行系统性综合治理;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运用PPP等模式,引入国企和社会资本参与流域治理,推动项目提速增效;做足水文章,推进南平全域旅游,融入朱子文化、茶酒文化、建盏文化等,增强闽北旅游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带动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