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荡”之“闽人王某”小考
http://wmf.fjsen.com 2018-07-16 10:22:17 谢海潮 来源:东南网

亲历人的指证

那么,今天还能找到“金人犯江浙”的现场证言吗?还真有,那就是胡舜申的《己酉避乱录》。建炎四年三月,胡舜申(徽州绩溪人,后迁苏州)及其兄胡舜陟(南宋官员,《宋史》有传)拖家带口,被韩世忠部将董旼强行带往焦山避难。

胡舜申无疑更有发言权。既至焦山,“时虏已破镇江,日见虏骑驰逐于江岸,坐见其焚甘露寺,但留双铁塔。世忠以江船凿沉于闸口,拒虏人之出,虏船实不可出,以闸口沉船纵横也”。三月十七日晚,胡舜申独宿船中守行李,“东北风作,至夜益甚,江中飘水皆成冰”。及晓,“及伸首船外,视焦山之前,唯吾一船而已,余皆不知所在”。

杨倩描综合史料印证,对这本书披露战事的真实性、准确性给予肯定。但因书载韩世忠携妓等事,《四库全书》馆臣说胡舜申“颇诋世忠”“未必实录”。然而,胡舜申生前从未对外吐露书中的只言片字,《己酉避乱录》终宋一代未曾面世,杨倩描认为,这恰好说明此书并不是出于诋毁才写的,而只是为了真实记录,一发对南宋初年政治、军事腐败的愤慨而已。

胡舜申看了什么,听了什么,令他如鲠在喉?一大情形是,“始虏在镇江不可出江,即陆往建康,尝聚吾宋士大夫,令筹所以破世忠军,皆云:‘海船如遇风不可当,船大而止,且使风可四面,卒难制,如风使舟耳,卒难摇动。’虏然之。选舟载兵,舟橹七八乘。天晓,风未动,急摇近世忠军,以火箭射之,船人救火不暇,又无风,船不可动,遂大败”。

请注意“吾宋士大夫”“皆云”两个关键词!两宋之交,朝野上下多“偷生嗜利之徒”。建康先陷于建炎三年,御营使杜充、户部尚书李棁、显谟阁直学士陈邦光,这些驻地最高军政长官早就率众降了。金人盘踞半年多,不乏“专业人才”供其驱使,何必多此一举,把军机大计搞得跟唱戏文似的,“揭榜立赏”募来“开米铺为生”的小百姓,献个跟“吾宋士大夫”“皆云”几乎一样的破法?

退一步说,即便“闽人王某”并非乌有先生,也凑在了“吾宋士大夫”群中揭榜献策,只是这历史的共业,又岂能单单坐实到某地一人身上?唯有存真求实,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反思。

新出“福州书生”

曾见网上有人问:黄天荡一战,为什么会有当地汉人帮助金兀朮脱险?

有位网友答:王曾瑜先生的历史纪实小说有具体情节。献计的汉奸叫王知全,是来自福州的落第秀才,自以为在宋“怀才不遇”,便向金人献计,另开一条新河,直抵建康城西白鹭洲江面,并且按宋军的战术,赶造了大批火箭。兀朮带他回北方,但他在过江时,因得意忘形,被几个降金的南宋官员推下船淹死。

网友这番孟浪之言,出自王曾瑜《大江风云》“黄天荡之战”等章节。书无注释,依据何在?但看“王知全”一名,显为游戏之笔,“知识全面”的书生当“军师”,上知下知,不然怎能开河、火攻的技术活全给包了。

王曾瑜为著名宋史研究专家,观其专著《岳飞新传》不作妄言,何以在冠名“纪实小说”中多有阐发?不过,他对“闽人王某”的改头换面,反证了原型人物在可信度上的先天不足,不堪其用。《宋史》不录“闽人王某”“以火箭射”一策,或已有疑?

徐梦莘顺带一笔,因元朝史官们“不甚措意”而仓促写定,加之黄天荡一战日后被演义化,“闽人王某”竟成某种意义上的历史代名词,可对于这个人,谁又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将传说、演义、史籍因袭附益,“闽人王某”“闽人乡导”“福州书生”等角色发生层累式变换,不知伊于胡底?过去说“文人不能修史”,现在看来,“修史者不作戏文”也应援引成例。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