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共建共享
http://wmf.fjsen.com 2018-06-26 17:41:15 来源:文明风

小水门公园 (黄小杭 摄)

文明风6月26日讯 水绕城,城依山,山傍水,青山如黛,绿水迢迢……一幅连绵的山水画卷诠释了南平市绿水青山的生态美景。

2014年5月,南平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试点创建为期3年。以此为契机,南平市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通过系统治理、工程建设、机制创新、特色培育和示范引领,抓住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生态省战略的良好契机,从防洪排涝、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五大方面持续推进试点建设,不断探索具有南平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初步建立起山、水、绿、城与人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

以水为魂 守护源头活水

南平市位于闽江流域上游,境内主要河流有闽江支流建溪、富屯溪、沙溪以及闽江干流,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74条。河流沿山谷发育,构成溪河众多、径流量大、流域面广的树状水系。

“闽北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与洪水抗争的历史。”南平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设一批具备防洪、供水、灌溉等综合性功能的中小型水库工程,增加区域蓄水调水功能,增强水资源时空调配能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了100%。

随着一批重点水利骨干工程的建成,南平市防洪排涝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形成“上调下防、库堤结合、疏挡并举、滞泄并重”的综合防洪安全体系,平稳度过了多次强台风、强降雨危机,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

治水不仅要保障城市安全,让水扮靓城市更是治水的重要目的。“如何‘软化’原来生硬的防洪堤,成为困扰我们的难题。”这位负责人说,破解的方向就是河流治理从“工程治水”转向“生态治水”,从传统的治水思路侧重于加高加强堤防转变为增大闽江及支流本身承载洪水的容量,给河流多一些空间,将过去因水利工程从河川廊道夺得的空间还给河流,提高河岸、河堤、河床本身所具备的滞洪能力,并增加地下水补注的机会,同时提供给野生动植物更多的空间。

南平生态有口皆碑,去年全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98.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24微克每立方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1%,优于欧盟标准;森林覆盖率77.35%,比全省平均高12.04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底,境内主要水系闽江干流、富屯溪、建溪等Ⅰ—Ⅲ类水质比例100%,其中Ⅰ—Ⅱ类水比例92.6%。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