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2月8日讯 2015年以来,大田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始终坚持把文明县城创建作为促进大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美誉度、改善生活环境的长效机制,成为市民共建共享有效途径。围绕科技、绿色、快乐、活力、和谐“五个大田”总体目标,不断提高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整体提升,“大富之田、大爱之田、大美之田”进一步彰显。
“天蓝、水清、气爽、城靓、人和”创城环境,让岩城百姓真切感受了生活的变化与美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效开展,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拓展提升,主要得益于突出七项工作重点,推进创城工作常态化。
一、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创城活动运作常态化。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共建共享理念,以文明创建统览全县工作为抓手,上下联动,坚持“三个一”倾力打造文明创建新高地,推进创城工作常态化。首先,坚持“一把手”主抓。县委书记担任县文明委主任,县长任第一副主任,县委副书记担任常任副主任。以上率下,强力推动。出台《大田县文明县城规划创建实施方案》,规划创建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充分发挥考核这一“指挥棒”作用,把文明争创列入全县综合考核内容,每年做出单项考评,设一、二、三等奖。做到大事要事及时会商,难点焦点领导包干,登门入户访民情,走街串巷查不足,到问题多的地方去,往困难大的地方走,工作在一线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其次,坚持“一把尺”衡量。县内推荐不照顾,谁干得好就支持谁、谁成绩好就推荐谁,不讲先来后到,不看名气大小,不搞平衡照顾。坚持问题导向,对照标准找不足、紧盯问题抓整改,建立暗访曝光、后进约谈等动态管理制度。三年来,县督查中心约谈整改不力的县直机关单位同志12人次、乡镇主要负责同志4人次。再次,坚持“一竿子”到底。部署要求一竿子到底。紧扣测评体系,把创建任务细化到人、分解到点、序时到位,逐项明确任务,逐层逐级压实责任。每年召开创建动员会、反馈会、点评会、促进会,上下贯通、不留断层、不留死角,整改督查一竿子到底。建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挂图作战、对账销号、失职追责。
二、强化道德教育,推进市民素质提高常态化。精神文明建设在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上下功夫,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在细节、落在小处、落出实效。一是培植先进典型。全国先进工作者吴祥江,中国好人唐名高,福建好人陈华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最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美德少年”的德言德行被广泛传播,发挥着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力量。二是打造祠堂文化。全县主要姓氏祠堂共120多座进行全面修缮,全力打造祠堂文化,组织乡村德高望众“名人”讲述家族故事、修订家训族规,开展“家谱、家训、家风”征集传唱活动,对道德礼仪、家训族规进行劝谕和规范,有效整合了农村姓氏祠堂资源,变祭祀祠堂为文明传播新殿堂。“小祠堂大文明”两次进京代表福建做典型经验介绍。三是弘扬孝道精神。全力打造传承郭居敬孝文化,让“孝”深深扎根,开展评选表彰第二届道德模范和 “十佳小孝星”活动,小孝星们感人的行孝故事编印《孝满岩城》一书;举行《中华孝道》第二组邮票首发仪式和书法展活动;建立 “居敬”孝老爱亲志愿者服务站;成立郭居敬孝文化研究会,将深入挖掘和整理郭居敬孝文化资源,致力于研究和弘扬孝道文化,修建郭居敬纪念馆、孝文化主题公园等,在全县营造孝老爱亲、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结合美丽乡村活动,把“先贤”文化进行收集整理,撰写他们的传记,挖掘先贤文化底蕴涵养乡村文明新风尚。通过“三修一建”,即修建孝道文化广场、修建“三田”文化广场、修建银杏文化公园、建设月朗风清文化墙”,展现“先贤”成长的足迹和人格力量,使之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使之成为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美”齐现一道靓丽风景线。如同春风化雨,走进寻常百姓家,涵养乡村文明,滋润农民心田。四是传承红色文化。三年来,全县全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建设红色文化长廊,编写红色书籍《林大蕃》《叶炎煌》,筹拍红色电影《无悔的心》,举行全县性祭扫活动,开展升国旗仪式,依托“第二集美学村”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县里将投资2800万元,将“第二集美学村”旧址与县城周边的白岩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白岩山红军战斗遗址、闽中工委旧址等18处景区相连成片,开发闽中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线路。三年来,“第二集美学村”旧址共迎来400多批次5万多人次前来参观,使当地红色文化特质更加凸显,融入市民血脉中。
三、补齐民生短板,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常态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河长治理到矿山水土流失治理,乡村环境治理、逐步转向河道生态亮点、生态古朴文化、美丽乡村转变。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先后推出的“河长制”、生态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等举措均为全省首创,并在生态茶园改造、小流域治理、绿化提升工程等方面依次推进、持续发力。全县168条干支流设立168名河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分段管理、分段监控、分段考核、分段问责,实现“河长”全覆盖;组建“一河三长”队伍,由河段长、督查长、民间河长共同管护一个河段,三管齐下、互动补位,由“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推进;在全国率先成立河长协会,在全省率先成立河长制工作委员会,率先由县级人大通过河长制规范性文件,大田“易信晒河”在全省率先实时全覆盖。2015年,“易信晒河”做法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深入创建美丽乡村,培育出蓝玉、内洋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济阳、东坂、万宅、建国、杞溪、张坑、香坪等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探索出矿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五园”模式,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下降至10.53%,下降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造林绿化等工作,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0.1%,被授予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县城称号。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虚事实做,接地气得民心,市民居住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不断增强。城市规划面积从34平方公里扩大到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2.9%提高到47.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县城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9.98%,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46%,建城区绿地率达38.2%,人均公共绿地14.57平方米,投入1.8亿元,新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16公里城市绿道,生态环境平衡,做到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三同步”。
四、实施覆盖监管,推进职能部门管理常态化。着力从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入手,创新城市管理方法,推行和完善“街长制”,着力解决“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三大城市管理常见难题。城区10条大街配备10个“街长”管理团队,20多个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实现城市管理长效化;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考评细则,聘请人大代表、热心人士和退休人士当监督员,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完善“街长易信群”,开通“街长”热线电话,做到小事也有人管,为群众提供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城市管理常态化。一是市民教育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全面推行曝光制,把市民教育引导好。加强群众教育与城市管理有机结合,引导市民主人翁思想意识,提升广大市民现代文明水平,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搞好诚信教育,办好“大田新闻”、“大田文明”电视网络专栏及时报道城市管理中的好人好事和曝光不良行为,倡导文明行为,树立新风正气。对行人不走斑马线,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等不良行为现场摄像,还对哪些“老赖”,采用曝光制,在LED大屏幕上,公布“老赖”的名单,将24小时循环播放,让哪些不讲文明不讲信用的人“丢面子”。二是市容环境与领导挂包相结合,全面推行街长制,把城市工作管理好。建立处级领导干部挂包文明安全小区,城区文明共建片区、文明安全理事会。以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为主体,责任单位、责任社区和片区共建单位紧密配合,发动全社会人员共同参与,坚持“谁挂包、谁负责”原则,实行由“街长”负总责,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分段(片)负责、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机制,给城市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拉近了市民和辖区管理者的关系,落实了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让城市美丽,让人民满意”的目标。街长制”最大的特点解决了“谁来管”的问题,由原来的众多职能部门各自为政,转化成大家齐抓共管,形成治街管城的大合力。三是文明社区与政风行风相结合,全面推行考核制,把创建载体搭建好。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把城市管理与文明单位创建,民主评议行风政风工作、年终绩效考评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对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和共建卫生责任区的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不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活动的单位,在文明动态考评管理中给予扣分,对督查中发现问题未能有效整改的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单位取消评先评优资格,行风政风后三名、文明单位动态管理考评分达不到80分的单位,取消文明单位参评资格,并给予取消单位年终绩效奖励。
五、拓宽服务领域,推进基层群众参与常态化。群众是城市建设的主体,我们通过志愿服务的种子,播撒爱心,传递文明。全县2.33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132个志愿服务组织分布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经融入百姓的点点滴滴,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基本生活方式。大田泽惠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是一家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整合了城乡1030家服务加盟商及医疗机构,养老服务志愿者1117人,涵盖医疗、餐饮、保洁等养老服务领域,以有偿、低偿、无偿的方式为居家老人、空巢老人、失能或半失能人群提供多元化、人性化服务,打造山区养老服务110,以满足其在安全、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物质代购、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和娱乐学习等。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提升全县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将城区分成八个路段四十四个服务路区域,分配县直9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坚持在每月第一和第三周周六上午,统一开展以“文明劝导·交通疏导”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暖“邻里守望,情暖大田”、“邻里情,暖人心”等五大系列活动,每年4月份初,由县文明办牵头组织市场监督管理局、卫计局、农业局、社会劳动保障局、环保局、妇联、旅游局、科协、司法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等单位在时代广场集中开展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向社会公众提供环保宣传、医疗保健、法律援助、信息咨询等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从2015年初,人均服务时间3.9小时/年,到2017年11月,人均志愿服务达到5.3小时,初步实现志愿活动常态化。
六、突出务实高效,推进政务质量提升常态化。文明,让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这种美好来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源于日积月累的文明风尚,来源于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全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设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居)代办点,实现县、乡、村政务服务全域覆盖;全面梳理“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开通网上办事大厅,推广政务服务手机APP软件应用,实现政务服务全程提速;实行“窗口无否决权”“五办五心”服务、群众评价服务等工作机制,实现政务服务全员增效,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行政服务中心、国税、地税、供电等“窗口”服务行业深入开展文明示范窗口创建活动,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各审批部门深入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快速、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把文明创建过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为民、便民、利民行动。坚决严肃党内政治纪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全省率先探索县委巡察工作,建立县委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制度,开展“地毯式”综合巡察。今年来,已完成4轮对7个乡镇和10个县直单位的常规巡察,延伸巡察68个建制村和35个基层所站。把“全县党员和公职人员操办红白喜事遵守‘六不准’纪律要求、“全县开展移风易俗‘红白喜事大操办’专项整治”等内容列入县纪委巡视、巡察,树立文明新风。随着“巡察”深入推进,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提振了全县上下党员干部精气神,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全县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
七、搭建德育平台,推进未成年人建设常态化。坚持以人为本,把未成年人思想德育建设作为文明县城创建的重点工作来抓,从引导未成年人遵守基本行为规范入手,坚持用基本规范约束未成年人,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宣讲、“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争做文明礼貌小主人”、“文明礼仪伴我行”、“文明交通小使者”、“小志愿者”、“我的育儿故事”、“带法回家”等活动;坚持用革命传统教育未成年人,积极推进“网上祭英烈”、星星火炬代代相传”等活动;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未成年人,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开展首届小孝星评选活动,不断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情操。深入开展校园“阳光心态”塑造、特殊未成年人帮教结对和“希望工程”、“春蕾行动”、“金秋助学”等活动,积极帮助边缘、困难等未成年人群体。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集中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2015年来,全县以活动为载体,以表彰为杠杆,以关爱为核心搭建未成年人德育平台。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德育旧观念”,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德育新理念。充分发挥团委、关工委、社区各自的职能特点和部门优势,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道德实践活动,举办“岩城文化大讲堂”、“好书伴我成长”、“读好书、好读书”“图书馆亲子阅读公益讲坛”等书香大田系列活动,开展经典国学,红色经典,孝道文化,家风家训,廉政文化“五进”校园活动。为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难题,县里相应建立健全关爱机制、搭建关爱平台、结对关爱帮扶等措施,通过编织“政府工作机制网、社会福利保障网、心理疏导安全网”,县里建立三明市首个留守儿童--永大工艺瓷厂创意园。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全县共7支队伍6所学校结对帮扶留守儿童1155人,以“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为主题,开展了“点亮微心愿·情暖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等系列活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今后,我们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工作主题,着眼于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坚持德治与法治结合、建设与管理并重,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实施联动联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努力把大田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社会文明、文化繁荣的文明县城。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