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2月1日讯 “满意在三明”活动是三明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大特色,自1987年广泛开展以来,历经三十年,一直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和提高。这是一项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深受群众欢迎,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参与。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靓丽品牌
“满意在三明”,是三明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的一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其群众性特征鲜明,时代性主题突出,阶段性成果显著。
(一)历史背景。三明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建造的新兴城市。这里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镇。八十年代初,三明市抓住全国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良好机遇,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逐步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购物难、上厕难、住房难、乘车难、就医难、上学难、娱乐难等实际问题,整个市区环境迅速得以改观。在改变市容市貌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三明市由此展开了以创建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为目标的文明城市建设工程。1983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福建三明市在两三年内,由一个脏、乱、差出名的城市,正在转变成一个‘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精神文明、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的文明城市,实在振奋人心!”1984年6月全国“五四三”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召开之后,三明市变治标为治本,以人为本,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来抓,使“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切实转化为每一个市民的自觉行为。为了能够凝聚全市人民的内在精神动力,有必要选择一个直观的口号用来组织和动员群众。于是,三明市经过逐步酝酿,确定了“满意”这一个标尺。1987年3月,“满意在三明”活动拉开序幕,并一直持续开展下来,成为三明市创建文明城市的一大亮丽品牌。
(二)基本内涵。“满意在三明”是一项既治城、又育人的活动,主要是强调通过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公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在优质服务、公共秩序、社会风气、市容卫生、产品质量、工作效率等多方位的“满意”形象,做到让四方来客有安全感、信任感、亲切感,让市民安居乐业,有舒适感、方便感、奋发感,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满意在三明”活动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构筑“满意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1987年至1990年)1987年3月1日,三明市文明委和三明团市委联合倡导开展“满意在三明”活动,由团员青年率先行动,尤其是以创“三明信誉”为主要内容的“满意在车间”“满意在科室”“满意在柜台”“满意在公园”“满意在公交”“满意在储蓄所”“满意在邮电所”等系列“满意”活动,赢得了人们的欢迎,收到了很好效果。后来活动逐渐扩大范围,到1990年在全市铺开。
扩大阶段(1990年至1996年)“满意在三明”活动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参与对象从团员青年扩大到党政机关干部和各行各业从业人员,以及个体户、暂住人口,并深化为系统配套的创建工程,形成了由市直党工委、市政法委、市企工委、市财委、市文化局、市教委、市卫生局、市文明委、市建委、市工商局等10个单位牵头的“满意在三明、岗位学雷锋、行业十争当”活动新局面。
深化阶段(1996年至2002年)以“共创满意窗口、同享社会温馨”为主题,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以“为您服务、向您承诺、请您监督、让您满意”为内容,以“树示范窗口、赛星级门店、创优质服务厅、评群众满意率”为载体,继续深化“满意在三明”系列活动。重点抓党政机关和服务窗口,尤其是以促进机关政德建设的“说办就办、说到做到”活动氛围浓厚。
延伸阶段。(2003年至现在)2003年,三明市明确提出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目标,依托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满意在三明”活动重点放在抓自建、促共建上来,引导行业把优质服务延伸至社区和乡镇,“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农家“155”、村会协作、结对济困、“好人在行动、好事在身边、满意在三明”、“为文明点赞、为三明点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系列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同时把“共铸诚信”作为重要内容,组织开展“诚实守信我先行”活动和诚信标兵、诚信使者等评选活动,积极构筑满意的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12-01舆论媒体对待热门案件应有文明边界
- 2017-12-01站在新起点,文明新跨越
- 2017-12-01小空间展示大文明: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谈“厕所革命”
- 2017-11-30宁德市召开省级文明城市迎评工作推进会
- 2017-11-30丰泽区文明办获“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微视频评选一等奖
- 2017-11-30涵江区召开省级文明城区迎评冲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