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爚像
云庄书院
东南网10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邓雪 文/图)位于南平市建阳区西北的莒口镇马伏村,曾有一座云庄书院。在古时,书院规模宏大,景色优美,有太平钟秀、芳洲夕照、古刹晨钟、九曲廻流等美景。书院历经兴废,现存一座刘氏祠堂,为清乾隆年间建筑。
走进马伏村,麻阳溪蜿蜒南流,古朴的街门两面门额上各清晰刻有“太平钟秀”“芳洲映瑞”四个大字。一千多年,刘氏耕读传家,人才辈出。此村因朱熹之徒刘爚而闻名,因云山书院而显厚重。
朱熹的四大弟子之一
刘爚是谁?连建阳百姓对他都感到陌生。这样一位不可忽视的理学家被遗忘于历史潮流中,也许只有云庄书院那残存墙壁还记得他的功绩。
刘爚(1144—1216),南宋大臣、理学家,字晦伯,世称云庄先生,建阳崇泰里(今建阳莒口镇)马伏人,潭阳七贤之一,朱熹重要弟子。嘉定九年(1216)二月,工部尚书刘爚去世,宋理宗皇帝下诏“以光禄大夫告其第”。
刘爚位列朱熹的四大弟子之一,配祀考亭书院朱子祠,历代文人对其赞誉有加,他是朱子理学中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
刘爚的父亲受学于屏山刘子翚、籍溪胡宪,所著文章“意气伟然,音节华畅”,学问深厚。少年时的刘爚在家中跟随父亲学习,父亲传授其二程理学,为其打下夯实的理学基础。
乾道六年(1170),27岁的刘爚终于遇到了他人生的重要导师。
原来,他遇到了来寒泉精舍守孝的朱熹,因缘际会,才得以受学于朱熹,这不正是人们所说的“少习家训,长得明师”。
从朱熹学后,“出入门,切磨讲贯者数十年,视他从游之士为最久,而所造为独深”。朱熹又推荐他问学于吕祖谦。时人称刘爚“素以诗书为业”,所著书籍繁多,但是保存下来的很少,这也是为什么他作为朱熹的弟子,取得的成就很高,却不甚出名的原因。
刘爚一生主要著作有《奏议史稿》《云庄外稿》《云庄续稿》《经筵故事》《讲堂故事》等,另有《云庄文集》十二卷被收入《四库全书》。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