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来临,公园无疑成了广大市民避暑纳凉的首选之地,与公园内宜人的风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公园周边乱扔垃圾、随意摆摊设点、无序停车的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成了城市管理中的一大硬伤。在中心市区的芳草园、东湖公园等各大公园,这些长期存在的乱象成了与城市文明格格不入的另类风景。
去年10月份,有市民反映市区芳草园广场舞噪声扰民、大排档占领大门口、出入口乱停车、市民遛狗带来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后经本社《东南早报》报道,盘踞芳草园入口多年的大排档终于撤走,但公园周边卫生脏乱差的状况却屡有回潮。芳草园作为中心市区第三个“拆墙透绿”的开放式公园,在更好地融合了城市景观、与市民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后,正如硬币之两面,也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公共文明问题,例如今年2月份,芳草园荷花池休憩亭内的“美人靠” 就在夜间遭人焚毁。如何做到公园环境表里如一、管理上内外兼修,无疑是对相关管理部门和市民素质的一大考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街边墙角处只要有人随意丢弃一袋垃圾,几天不清理,周围就会形成一个天然的垃圾场;等红绿灯时,只要有一人先闯了红灯,其他人便会一拥而上,形成特有的中国式过马路景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破窗效应”。人的行为作为环境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公园内环境优美,公园外垃圾满地,如此不协调的景象恰恰验证了人的行为与环境诱导密切相关。文明的“破窗效应”之所以成为人性的痼疾,是因为我们没有平衡好个人自由与公共秩序二者之间的关系,正所谓“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目的是自由的保障”,任何自由都必须建立在对秩序、规则的尊重之上,这种普遍的尊重才是文明应有的底色。
公园作为公共空间,无疑是市民文明形象的一面镜子,更是市民文明素质最好的试金石。同样是去年的10月份,经典名门小区业主与刺桐公园内卡拉OK练习者因噪音问题产生矛盾,小区业主使用大功率音箱与公园内唱歌的老人隔街对放的事件就是一个鲜明的案例。当诸如此类的事件已非孤例时,便不由得我们深刻地反思,当走出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熟人社会,置身陌生人组成的公共空间时,在社会不同角色、身份转换之时,严格的道德自律与对公共环境由衷的敬畏,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的文明素养。若没有树立利己即利他,为善即为己的思想,那么我们身边的“公地悲剧”将不断上演,彼此内心的戾气便会成为脱缰的野马变成一点即燃的导火索,社会也将成为一个以暴制暴不断恶性循环的互害型社会。
梁启超就曾指出,在中国“一涉公字,其事立败”,如“公林无不斩伐,公路无不芜梗,公田无不侵占,公园无不毁坏”,可见这种“只知有我而不知有他,只知有私而不知有公”的国民劣根性向来有之。文明素养不是天生造就的,整洁有序的环境也不可能凭空形成,对种种不文明行为除了加强日常化的监管与教育引导外,我们更应及时修正每一次越轨的不文明行为,且以每一次问题的暴露为契机,优化管理方式,让放纵自我、妨碍他人、侵害公序良俗的行为付出必要的代价,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乃至生活方式。当然,再有效的管理也不及个人内心的道德约束力行之有效,真正的文明源于每一个公民的素质,有制度与外力约束的硬件支撑更要有文明素养这样的软件与之相辅,唯有二者合力、内外兼修方可彰显现代文明的本色。(泉州市委文明办 周培尧)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6-05省委文明办印发《福建省文明村镇测评体系操作手册(2017年版)》和《福建省文明单位(社区、风景旅游区)测评体系操作手册(2017年版)》的通知。
- 2017-06-05树文明新风 迎金砖宾客
- 2017-06-05泉州市文明委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表彰会议召开
- 2017-06-05泉州市文明委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表彰会议召开
- 2017-06-05走上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之路”
- 2017-06-05龙岩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督查反馈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