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政绩观:为中国及世界的未来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推进环境保护督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GDP很重要,但如果唯GDP马首是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罪在长久”。
作为全国首批确定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福建省取消了34个限制开发区域的县市区的GDP考核,实行农业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作为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河北省取消了“大气污染防治对全省GDP影响的分析测算”。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新的政绩观的制度框架正逐步形成:
全国已经陆续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实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加快试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快编制,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已经浮出水面。
“我们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事实证明,这一政策是负责任的,既是对中国自身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时强调。
中国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世界自然基金会一份报告曾指出,如果每个人都按美国的生活标准享受,人类需要4.5个地球。13亿中国人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入手,走一条绿色发展的“中国之路”,将是对世界上另外50亿人口现代化路径的有益探索,对人类文明的新贡献。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6-05龙岩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督查反馈会召开
- 2017-06-02省领导赴平潭调研督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 2017-06-02大力推进网络文明传播活动 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
- 2017-06-01三明市委文明办主任张炜琳率队到建宁县指导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 2017-06-01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泉州印发三个配套实施方案
- 2017-05-31厦门:思明区商户助力文明共建 倡导文明骑行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