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三六年至一七七一年西班牙铸造的银币
东南网5月9日讯(福建日报廖大珂)15世纪末之后,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迎来了第一波全球化浪潮。1565年,西班牙大帆船“圣巴布洛”号由菲律宾宿务岛驶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拉开了大帆船贸易的序幕。到1815年,最后一艘大帆船“麦哲伦”号开出阿卡普尔科,驶向菲律宾,大帆船贸易持续了250年,其历时之长是世界历史上少见的。
跨越太平洋的大帆船贸易航路,使中国与拉丁美洲建立起前所未有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新旧两个大陆天各一方的时代从此结束。大帆船贸易航路实际上是以漳州月港为起点,“马尼拉大帆船”严格说来就是运输中国货的大帆船。
福建—菲律宾—墨西哥
大帆船贸易航路的开辟
福建与菲律宾在地理上接近,仅一水之隔,双方的海上交通较为便利,当时从马尼拉到泉州航行需要一周时间。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福建与菲律宾的海上贸易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明史·吕宋传》记载:“先是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长子孙。”他们运去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国手工业品,贩回菲律宾的黄金和蜂蜡等物品。
1565年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后,由于菲律宾与西属美洲距离遥远,本土又十分贫瘠,“既无香料,又无金银”,生产力低下,连日常生活用品都缺乏,根本满足不了殖民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西班牙船长卡里翁曾说,“在这些岛上不可能有任何利益可想,除了有可能打开同中国或其他岛屿的贸易联系”。
为了在菲律宾立足,维持殖民统治,西班牙人积极招徕中国商人到马尼拉贸易,依靠中国商人供应从生活用品到武器军火的所需一切,并从中获取财政收入和利益。同时,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在漳州月港开放海禁,也刺激了福建商人前往菲律宾贸易。1574年,西班牙总督拉末沙礼示向西王报告:“中国人每年不断地增加他们的贸易,带来许多货物供应我们。”当时月港是明朝唯一合法的海上贸易始发港,来菲的中国商船都是从这里启航,月港也因此成为“海舶鳞集,商贾咸聚”的国际贸易大港,驰名中外。
然而,当时菲律宾除了少量肉桂可供出口,别无他产,而西班牙殖民者所能输出的货物,“没有一样不是中国所已经具备的”,不得不用白银购买中国商船载来的货物。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物美价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好的销路和很强的竞争力,而西属拉丁美洲产银丰富,白银在中国有较高的购买力,以白银购买福建商船运来的中国商品利润丰厚,因此西班牙人认为开展大帆船贸易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
据菲律宾总督摩加在1609年的报告,西班牙人对中国的贸易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回程可获利10倍。于是,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形成了以漳州月港为起点,马尼拉为中点,阿卡普尔科为终点的福建—菲律宾—墨西哥的大帆船贸易航路。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