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闽台贸易的韧性发展
不可小觑的帆船贸易
晚清,来自福州港的中式大帆船直驶台湾淡水河内腹大稻埕的码头,运销木材、纸张等福建传统商品;台湾乌龙茶仍由福建商人运到厦门港,而后又从厦门港进口来自欧美的洋货……
厦门港成为台湾诸港帆船集散中心其来有自,这是因为晚清多数台湾港口的通航条件不佳,制约了当地轮船运输业的发展。比如,台南府城的港口无法通行大船,台中的鹿港时常淤塞。位于台湾南端的打狗(高雄)港,地岬环抱海湾,海水较深,具有发展为大港的潜力,但当时港内有许多礁石,口外有一片天然沙垣,导致大船无法直泊码头,载货要靠小船转驳,因此当地货物多由中小帆船运抵厦门中转。
作为天然巨港,厦门港可供万吨巨轮停泊,每年都有来自英美等国的商船至此运载货物。尽管巨轮越来越多,但中小帆船不减反增,按清人朱正元《福建沿海图说》的计算,清末厦门港有30艘大商船、200艘中型商船,都是木帆船,还有1000多艘小木帆船。另据1894年厦门海关的报告,也可看出当时“厦门的民船贸易以台湾诸港为主”。
相较于“清初的一两千艘”,清末来往于台湾与大陆的商船不算少,每年有2000艘次至5700艘次。这些船只平均载重为20吨位左右,载重量与明清时期台湾海峡最常见的木船差不多,每年载运的货物在5万吨至11万吨之间。
“在那个时代,这是一个可观的数量。”徐晓望说,这类民间大帆船的贸易,在晚清数十年中有很大发展,至清末已经不可忽略,代表着大陆与台湾贸易的重要一面。
责任编辑:康金山 |
相关新闻
- 2017-03-21“文明迎宾,志愿先行”厦门海沧文明创建活动启动
- 2017-03-21海沧打造文明创建升级版 注入"耕读文化"新内涵
- 2017-03-21厦门海沧打造文明创建升级版 注入“耕读文化”新内涵
- 2017-03-21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开展交通文明劝导活动
- 2017-03-21厦门集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助推“人文集美”建设
- 2017-03-21厦门思明文明参天树众人培沃土 提升城市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