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闽台贸易的韧性发展
东南网3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海潮)自1895年被割占至1911年清朝灭亡,台湾在日本统治下已有16年。有人以为,台湾被日本占领后,闽台贸易就急剧衰落了。实际上,“当时的台湾民众生活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消费习惯,许多消费品来自大陆,尤其来自福建。”福建社科院研究员徐晓望说,其间台湾输出的商品也多由福建的港口转运。
台湾在日据前已是经济强省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台湾正式开港,淡水、安平、鸡笼(基隆)、打狗(高雄)相继设关开市。同治五年(1866年),福建船政局创办,闽台贸易物流得以快速发展,带动了台湾经济的增长。
例如,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的十年间,台湾蔗糖平均外销额为46万担。福建师范大学卞梁、陈之林两位学者认为,大量台糖通过福州港运输到全国各地,糖业贸易一度成为榕台交流的主流。
论及“福建船政促进了台湾经济近代化”时,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徐心希指出:至甲午战争前夕,台湾已跻身经济强省(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其经济实力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已足以与苏杭一带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相媲美。
即便闲钱多了,当时以漳泉移民为多的台湾人,并没有马上大量地接受欧美商品,他们习惯了原产于福建的各种食物和日用品。由厦门海关志编委会编纂的《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披露,1872年厦门港输出台湾的传统商品有:砖瓦、棉花、陶瓷、咸鱼、铁器、南京布、丝线、油纸、药材、纸张、蜜饯、红花染料、茶垫、烟丝、咸萝卜、面线等。
尽管“这些商品琐碎而价值量不大”,但徐晓望认为,借此可以让我们知道,“那种以为海外商品入侵之后,闽台互补贸易全面解体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即使在日本据台之后,台湾仍然要从福建输入这些传统商品,使得福建与台湾的贸易仍然保持一定水平。
责任编辑:康金山 |
相关新闻
- 2017-03-21“文明迎宾,志愿先行”厦门海沧文明创建活动启动
- 2017-03-21海沧打造文明创建升级版 注入"耕读文化"新内涵
- 2017-03-21厦门海沧打造文明创建升级版 注入“耕读文化”新内涵
- 2017-03-21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开展交通文明劝导活动
- 2017-03-21厦门集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助推“人文集美”建设
- 2017-03-21厦门思明文明参天树众人培沃土 提升城市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