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坛者为郑和
根据上述信息,笔者认为,南海神坛所祭祀的海神显然不是海神妈祖,而很可能是南海神。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连江县虽然滨海,但其所滨之海并非南海,为何会在此地出现一座南海神坛?
首先要厘清的问题是,连江县的这座南海神坛由何人所建?为何要建在此处?笔者在进一步的阅读中发现,清乾隆《福州府志》中也提到了这座南海神坛,并明确记载这座神坛是用来祭祀南海神的:“永乐七年(1409年),内官郑和往西洋,于熨斗山筑坛,祀南海神。”
乾隆《福州府志》中的“熨斗山”,即《八闽通志》、万历《福州府志》和《闽书》中所提到的福斗山。福斗山因形似熨斗,故又名“熨斗山”。
这则材料不仅印证了《八闽通志》中关于南海神坛修建时间的记载,更为重要的是,它解开了究竟由何人所建的谜团。这座神坛原系内官郑和第三次下西洋途中所建。
遥祭南海神处
福斗山位于连江县的一座海岛上,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被人称赞,山下的福斗港也被认为是“海涛狂似虎,不到芦花洲”的避风良港。不过,从西周起,古人即有“祭不越望”的理念,并将其作为一种礼制。连江县的福斗山距离南海有数百里之遥,郑和怎么会在这里筑坛祭祀南海神?
笔者认为,连江县的南海神坛其实是郑和船队对南海神进行“遥祭”的场所。“遥祭”之法古已有之,如南宋咸淳二年,也就是元至元三年(1266年),元兵在已占领江淮但尚未占领闽粤之际,对于处在南宋境内的南海神就采取“遥祭”的方法,以祈求南海神的保佑。直到元兵占领了江南,才废除了“遥祭”的做法。清道光《广东通志》对此有记载,“至元三年(1266年)夏四月,定岁祀岳镇海渎之制,立夏日遥祭南海、大江于莱州界。既有江南,乃罢遥祭” 。
同理,当明初郑和船队下西洋已经抵达闽台海域但未到达两广海域之时,自然希望能平安地通过南海,于是就在连江县福斗山筑坛遥祭南海神,提前祈求保佑。民国《连江县志》也提到:“南海神坛,在福斗山。明永乐二年(1404年)七月,命内官郑和往西洋,在此筑坛祀南海神,今废。” 不过,当中关于郑和筑南海神坛的时间有误。郑和船队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为永乐三年(1405年)冬,所以郑和不可能在永乐二年(1404年)七月就在福斗山筑造南海神坛。
郑和下西洋活动,虽然其主观意图是为了宣扬国威,但在客观上开创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局面,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商业和文化交流。连江南海神坛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而且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船和渔船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庇护和支持。
(作者为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2-13尤溪县舞龙迎灯传民俗文化育文明村风
- 2017-02-13尤溪县舞龙迎灯传民俗文化育文明村风
- 2017-02-13城厢区举办“村晚”喜闹元宵树文明新风
- 2017-02-13城厢区举办“村晚”喜闹元宵树文明新风
- 2017-02-13城厢区举办“村晚”喜闹元宵树文明新风
- 2017-02-13“文明小鸡”表情包让春节文化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