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起图寄给妻子的侨批,鼓励家人支持抗日。
侨批展现的书法之美
泉州侨批主要邮路示意图
批封上印有“怕做亡国奴”等口号。
东南网2月7日讯(福建日报 夏丽清)“侨批”是海外华人寄给国内家眷的书信和汇款合称。据调查,泉州现存侨批3万余件。作为泉州侨批的主要收藏单位,泉州市档案馆的藏品中不乏珍品,如1920年菲律宾华侨许书琏寄给晋江龙湖祖母蔡氏的正批及回批,这是目前全省发现的“唯一正回批对应侨批”。这些独具特色的侨批,是侨乡泉州海外移民活动的珍贵档案史料遗存,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见证。
150年的“平安问候”
侨批盛行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历时150余年。泉州人自隋唐起就开始沿着海路贸易,出洋谋生,明清以来是其移民海外的高峰期,现旅居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有900多万人,其中十之八九在东南亚各国。还有归侨、侨眷250余万人,分布于全市150多个乡镇。
明清实行“海禁”后,泉州港随之衰落,使大量依赖海上贸易维生的泉州人不得不冒险向海外拓展,以至在海外垦荒辟地,作久留之计。鸦片战争后,南洋群岛各埠的开发和契约华工制度的发展,以及家乡战乱等天灾人祸,使泉州人以空前的规模移居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在海外打拼的华侨,稍有积蓄即连同问候平安的家信汇回家乡,以补家用,于是维系海内外经济与情感纽带的侨批应运而生。
泉州是福建侨批的主要集中地。据《闽南侨批史纪述》记载,至1948年,泉州地区共有信局总分支机构至少300家。海外的泉州批局遍及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等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侨批经营网络,直至20世纪70年代,侨批业全部归入银行,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侨批业的没落并未使侨批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仅泉州市档案馆就珍藏侨批实物封3384个、侨批扫描件30991件,另有汇票、票据、账本和证件若干,其中正批2740封、回批517封、票据93封、账簿33册,年代主要集中在清末、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末。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2-06“暖心备注”体现文明的温暖力量
- 2017-02-06惠安县三举措扎实持续推进文明健康过大年
- 2017-02-06杨桥河南社区:探索志愿服务模式 构建文明和谐社区
- 2017-02-06传承文明家风 弘扬好人精神
- 2017-02-06做新青年 过文明年 龙岩团市委发出“十个一”倡议
- 2017-02-04“文明”何时才能成为游客“随身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