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肖元赏)清代建宁籍爱国诗人张际亮,人们把他与魏源、龚自珍、汤鹏并称为“道光四子”;现代文学史和诗歌史一般把他与魏源、贝青乔等并称为真实反映鸦片战争时期人民苦难和反侵略斗争的杰出爱国诗人。
半生负气入仕难
张际亮,字亨甫,号松寥山人,嘉庆四年(1799年)出生于建宁县溪口镇渠村,自幼家境清贫,“三族无仕宦者,亦无富人”,母亲早逝,父亲到浙江经商时病死他乡。他由继母吴氏养成,由伯父资助读书,在少年时就显露出禀赋颖异。
19岁到邵武参加乡试后,张际亮以公费生资格入学福州鳌峰书院,深受书院山长陈寿祺器重(陈也是林则徐的老师),请他参与《福建通志》的编纂。20岁,以督学派专人陪送岁试取得一等成绩。25岁和26岁,以巡抚举荐“品学兼优”和选取拔贡第一名的成绩,两次肄业于鳌峰书院。道光十五年(1835年)37岁时,他参加乡试,得中第三十六名举人。此后,他多次参加会试(进士考试),都铩羽而归,这固然与封建科举制度不合理有关,但也有人为的因素。
张际亮恃才傲物,伉直负气,敢于当面指摘权势者的劣行恶迹,故为权贵所不容。1825年赴京,盐运使曾焕知其大名,请张际亮一同参加某人家宴。曾焕高傲骄横,吃瓜子粘在须上,即有人起身为他拈去;张际亮当场笑他“不知自爱”,以权柄欺上压下,“有负天下望”。第二天,又写信责备曾“不能教导后进,徒以财利奔走于权贵之门,不知自爱廉耻”。曾焕大怒,“毁之于诸贵人,亨甫以是负狂名”,以至参加乡试,张际亮因担心“亨甫”这个名字为人所忌,改名“亨辅”参加,到中式拆卷时,主考官怀疑“亨辅”即亨甫,想把这份试卷淘汰,被副考官阻止,结果张际亮中了举人。此后多次参加会试失败,可能与权贵从中作梗有关。
他一生未入仕,又与庸俗士大夫格格不入,得了“狂名”。他自己说:“十年倦游,半生负气,而甘为道途仆仆,触风尘之扰扰哉?然而不得已,命耳!”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7-01-16【微矩阵】福州:上万市民齐聚这里......情暖榕城 文明过年!
- 2017-01-16福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固发展之根 结宜居硕果
- 2017-01-16福州市开展“情暖榕城文明过年”志愿服务活动
- 2017-01-16省委文明办领导到晋江市慰问道德模范罗永秀
- 2017-01-16省委文明办领导到晋江市慰问道德模范罗永秀
- 2017-01-16龙岩市委文明办领导深入连城县慰问困难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