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第十六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幕,今年的主题为“践行发展新理念 共建网络新生态”。 关于如何在新常态下网络媒体中打造一个良好网络生态,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互联网更好发展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的确中国拥有庞大的的网民队伍,数量将近7.10亿,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但新生的事物总是不完美的,网络因为它的虚拟性、快速传播性、自由性等原因暴露出许多问题。就目前发生的网络舆论暴力事件、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都为我们加快建立网络世界中的文明法则敲响警钟。
有人说信仰缺失的年代,造就了浮躁的当代人;压抑的现实,使网络上表现出一片浮躁之风,所以网络上出现那么多谣言,富有煽动性的言论。这是一种不良的风气,也是一种危险的迹象,对这种现象绝不能放之任之。虽然很难杜绝,但网络管理方应该以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加以管理、扼制。习总书记也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所幸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有效的尝试来不断完善网络中的文明法则。如自2016年10月1日起,朋友圈、微博等信息经查证属实可以作为定案证据,公检法机关有权依法定程序,向单位和个人调取涉案人员上述平台的信息。网友们笑谈说:微博、朋友圈发的每一句话,日后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又比如多地都在对网约车的运营做了细则规定,规范网络约车运营,保障网约车主安全。在今年的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召开的“网络文明用语专题评议会”上,倡导抵制不文明网络用语,尤其提出自媒体和主流较有影响力的网站更要有社会责任感,有净化语言传播环境的意识。这些举措都旨在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如今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遵守网络法则是每个网民的义务。即使是在虚拟的世界中,网络绝不是发泄的场所,也不是什么话都可以乱说为所欲为的地方。每位网民都有义务来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碰到不实言论可以跟网站举报、遇到真善美的事通过网络不断扩散宣传,传播正能量。只有这样才能把网络的作用引回它的根本所在。
社会的文明进步,除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外,精神文明方面更加重要,国民思想的进步在网络中这面照妖镜中更能得到侧面体现。中国儒家有个观点是“慎独”,我认为虚拟的网络中更需要这个品质。虽说网络氛围是自由的,但是没有绝对的自由。人是社会中的人,在网络中也受到现实法律限制。当前我国对规范网络文明的法律还不健全,虽有应对措施,但还任务重道远,同时这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共同净化网络。(梅列区委文明办供稿 魏珍珍)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10-20更好增强乡村文明的涵育功能
- 2016-10-20“文明家庭评选”加速好家风传递
- 2016-10-20擦拭污物的小细节蕴含大文明
- 2016-10-20“三心合一”谱写乡村文明新篇章
- 2016-10-20文明进步需要“温柔的挑剔”
- 2016-10-20荔城区莆田二十四中举行 “遵守 ‘八不’行为规范、做文明二十四中人”千人签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