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越发展,越不能忽视乡村,越要重视乡村文明建设。抵御乡村“空心化”,就要让乡村文明更加活起来、美起来,留得住乡韵,载得下乡愁。
乡村文明,是生长在大地上的文明,承载着我们共同的乡韵乡愁,同时也包孕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和根脉。在今天,乡村不仅仅是农民们的乡村,还是城市人的乡村。在这个科技、交通、信息日益发达,城乡一体发展、日益交融的大时代背景下,乡村不仅仅是打粮食的地方,还是追寻乡风、乡情的地方。
乡村文明是一种形态,不代表落后,是文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好像植物里的乔木、灌木和草一样,互不能代替,而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乡村文明具有原初意义,素朴而且广阔。乡村文明对于现代文明来说,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文明涵育功能。人的全面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也都要求全社会都来切实重视乡村文明。
乡村文明,首先要移风易俗,特别是克服陋习。在农村最为习见的“红白事”,往往是观察乡村文明的一个窗口。近年来,各地农村逐步兴起了“红白理事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风气,在乡村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乡村之美,人们往往看重的是好乡风。人淳朴,物简朴,事厚朴,这种乡风和城市浓重的物化气氛形成强烈对照,其实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不只是诗意,更是一种生活形态。
乡村文明,要着重培育一种“乡贤文化”。乡村文明,有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形成规律,其中,乡贤的作用值得重视。 当前,一些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技术专才等人群,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他们根植乡土,贴近农民,身上蕴含着爱国爱乡、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促进涵育文明乡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农村、深植人心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乡村文明,基础是改变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乡村的田园美,表现在多方面,首先要道路硬化,还要改水、改厨、改厕,从基础设施上保障卫生、健康、便捷的生活需要,能更好地对接城市。建设美丽乡村,重在保留乡村风貌,留下记忆,赓续传统,发挥乡村文明涵育人心的作用。近些年来,涌现出了众多的“美丽乡村”,出现了“乡村游”热,就说明全社会都有对乡村文明的渴盼,也说明了乡村文明的时代需要。
我们今天的乡村文明,是与城市文明相映生辉、互为补充的文明。重视乡村文明建设,不只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还因为乡村文明是涵育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魏向荣)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10-20荔城区莆田二十四中举行 “遵守 ‘八不’行为规范、做文明二十四中人”千人签名活动
- 2016-10-20省委文明办一行到平潭调研指导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 2016-10-20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战略定位:生态文明 先行示范
- 2016-10-20厦门召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暨“八不”行为规范推进会
- 2016-10-20福州罗源开展“推行‘八不’行为规范 做文明公民”宣传活动
- 2016-10-18建设书香榕城 福州各界围绕"悦读与文明"主题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