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年前提出打造“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到“水城、绿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大力推进;从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的美好愿景,到“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的生动实践……漳州在描绘绿色画卷、打造生态蓝图中,挥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近年来,漳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紧紧围绕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互动双赢的发展模式,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政策引领 绘就美丽蓝图
环境是资本,生态出效益。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漳州与周边城市相比突出的优势。如何充分利用漳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漳州之路”,成为漳州各级领导的重要命题。
2011年9月,漳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努力把漳州建设成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目标。这是漳州市委、市政府对人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的一种探索,是对漳州城市新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的高度概括,更是对城市差异化发展思路的准确把握。
随后,高屋建瓴的全面部署,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发布实施,“生态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4年9月,漳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把保护生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共赢的新路,争取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015年3月,市委市政府以四级扩大会的形式,召开全市生态建设推进会,提出以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围绕打造绿城、花城、水城、历史文化名城,制定并实施“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同年7月,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漳州市“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把“生态环境建设年”作为今年“三个建设年活动和一大攻坚战”活动之一,提出要坚持以“七个五”行动计划为抓手,保护生态、保护历史、保留文脉、传承文化,促进绿色发展。
一场场会议的召开,一项项政策的出台,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信心。沿着清晰的路线指引,漳州坚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积极构建美丽空间格局,实现全市一本规划、各县一张蓝图。山清水秀的城市图景,良好生态的秀美漳州,正在向人们慢慢走来。
项目带动 构筑幸福当下
9月的漳州,秋高气爽,天蓝水碧。
在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范段,小桥流水、古厝人家的闽南风情在一步一景中尽收眼底,水清、岸绿、景美的漳州版“清明上河图”正徐徐展开;
在美丽整洁的长泰上蔡村,人们慕名而来,吃生态餐、享农家乐,体验“慢客村”的慢生活……这只是漳州“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中的一个缩影。五年来,我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个个项目持续推进——
闽南文化生态产业走廊是漳州打造宜居环境的重点建设项目,2015年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称号。“红砖白墙燕尾脊、马背骑楼和尚头”的闽南古厝文化元素较好地融入沿途九个驿站,展现了浓郁的“闽南风·漳州味”。该项目启动建设以来,各级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调研,督促检查项目进展情况,提出指导意见。目前,示范段已基本完成。
以“五海”保护、“五沿”治理、“五景”建设、“五行”管控、“五古丰登”、“五大工程”、“五种提倡”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五”行动计划,在市委、市政府“像抓重点项目一样抓‘七个五’行动计划项目”的建设思想指导下,持续谋划策划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建成使用一批、改造提升一批。今年上半年,全市“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共实施239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1.24亿元,占全年计划的68.04%。
沿着“水城”建设思路,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我市制定市区内河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实施清淤、拓通、拆占、截污、引水、绿化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内河整治工作,每年都将此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2015年起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政府重点工作来抓。三年来,市区共实施内河整治项目150多个,完成投资约13亿元,内河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景观得到有力提升,取得了初步成效。
九龙江流域生态水系先行示范工程是提升漳州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我市坚持“三铁治水”,即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重点开展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农村垃圾污水治理、重污染企业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今年1至7月,共实施项目86个,累计完成投资21.64亿元,占全年计划35.05亿元的61.74%。
五年来,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14.31%,森林覆盖率从59.74%提高到63.73%,居全省沿海地区最高。青山绿水、田园古厝,这样的美丽漳州让老百姓幸福感越来越强。
责任落实 推动绿色发展
没有落实责任,一切工作都是纸上谈兵。漳州市委、市政府深谙此道。
以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的漳州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立,进一步加强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按照“五个一”要求,逐一明确牵头领导、项目领导、责任业主,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调度方面,采取周、月、季定期调度和临时调度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建立重点项目在线监控平台,实行在线监控,确保科学调度、及时跟进。在督查方面,把“生态环境建设年”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督查内容,每月定期开展综合督查,及时分析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逐一梳理解决。
树高千尺,唯有根深。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的建立,为进一步促进工作落实提供制度保障。每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党政主要领导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结果作为该地区年底环保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的重要评分依据。如此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犹如悬挂在头顶的一把利刃,时刻提醒着领导干部要做好“生态”这篇大文章。
此外,我市持续推进重点流域生态补偿,逐步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市场化机制,推进造纸、水泥、皮革等8个行业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试行差别化政策,逐步推进排污权由无偿使用向有偿使用过渡;建立法治保障制度,出台《建立完善环境司法与行政执法联动机制》,推进生态司法与环保行政部门配合,共同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推动绿色发展。(闽南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9-27美好人生,文明相伴
- 2016-09-27你的文明行为就是最美风景
- 2016-09-27洛江区召开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
- 2016-09-27中央文明办联合全国妇联启动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
- 2016-09-27武平县委文明办召开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座谈会
- 2016-09-27武平县委文明办召开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