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际需求,嘉峪关市坚持把完善村规民约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扎实抓好,把禁止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纳入各村村规民约,不断转变大操大办不良社会习俗。重庆城口县在确保依法行政的前提下,用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莱芜市大力倡导新婚青年签《文明婚礼责任状》,明确要求不乱要彩礼、不乱贴红纸、不大操大办。(中国文明网)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让村规民约、礼俗文化成为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推手,好。
礼俗文化中有厚重致远的道德精华。中国是一个道德大国。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温良恭俭让”等,在教材和文艺作品中俯拾皆是,在礼俗文化、村民公约中,也多有呈现。比如杭州良渚文化村《村民公约》,“我们乐意参加小镇的公共管理”、“邻居见面主动问好”,还是“当邻居因房屋维修需要配合时,我们乐意支持和帮助”,不就是传统美德中的热情友善、乐于助人吗?让村规民约、礼俗文化成为传统道德教材,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德治”功效。
礼俗文化中有温暖、温情和温馨的人文价值。奠基在农耕文明之上的中华文化,注重物质发展,也更注重构筑温暖、温馨和温情的精神世界。比如中国人很有人情味,孝道文化就是富有特色的中华文化等。通过这种相濡以沫、守望相助,让人际关系更为温暖。礼俗文化看似严格严肃,因为都是本地人、本土人和本族人,认真协商后通过的,体现了最为广泛的民意、民情和乡韵,管理规定更像温情脉脉的“南风”,而非凌厉呼啸的“北风”,更能被村民们接受和理解。构筑温暖、亲切、随和的居住和生活氛围。
礼俗文化唤醒了精神自省、精神自励和自警意识。公共管理需要强力制约,更要唤醒内在自律。《道德经》中有“行不言之教”的说法,就是在唤醒被管理者内在的自律意识。不少公共治理效果好的村庄,都有富有特色的村规民约,村民们愿意遵守这些规则,比如,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整治农村陋习”,其主要经验就是,完善村规民约,将村规民约作为执行标准,使村民有具体的细则可遵循,在潜移默化中推进移风易俗的文明改革进程。我们制定权威的法律,也不要忽略村规民约、礼俗文化的治理功效,提升公民的自我管理意识。
礼俗文化也是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载体。这些年,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很多人的价值认同,比如友善、诚信等,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准则、道德准则。各地村规民约,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尊重公共价值,倡导真善美的道德氛围,也让核心价值观得到无形传播。
柳诒徵在《中国礼俗史发凡》一文中认为,古代中国以礼为立国根本。费孝通先生也提出过“礼治秩序”的概念。当下的我们也应将村规民约、礼俗文化,纳入德治范畴,为“美丽乡村”发展、基层公共治理,做出重要贡献。(雷红寰)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8-22福清市龙江街道依托网格化管理创建文明城市
- 2016-08-22“北门大妈”化身“蒲公英” 服务社区共创文明城
- 2016-08-22“北门大妈”化身“蒲公英” 服务社区共创文明城
- 2016-08-19公民文明素质的培养需要完善规则
- 2016-08-19文明纳凉还须供给侧发力
- 2016-08-19丰泽区开展“百日专项整治” 文明创建昼夜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