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党禁与朱子过化
公死,凛凛犹生
“熹今岁益衰,足弱不能自随,两胁气痛,攻注下体,结聚成块,皆前所未有。精神筋力,大非前日之比。加以亲旧凋零,如蔡季通(元定)、吕子约(祖俭)死于贬所,令人痛心,益无生意,决不能复支久矣。”朱熹的自述,让我们感到了一个心力交瘁的老人的绝望。垂暮之年,苦病之身,还被逼得东逃西窜,背井离乡,实在令人心酸。
庆元六年(1200年),朱熹死的时候,他的学说仍然被禁。按《宋史》本传,当局已经命令地方长官布控,严密监视“伪学”党徒聚会。然而,他的不少门徒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不避危险,从四方赶来为老师送殡。《宋元学案补遗》说:“时伪学禁,会葬者六千人。”考虑到建阳这个山区小县,交通不便,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亲往吊唁,祭文云:“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朱熹死后,韩侂胄意识到对道学的打击不得人心,悄悄弛禁。一些被革职的朱熹门人也逐渐复官。在朱熹第一代门人的不懈努力下,宋朝廷开始缓慢地为朱熹学派恢复名誉。最重大的转折发生于元代。1313年,元仁宗宣布科举取士,规定第一二场考试限从朱熹《四书集注》中出,诠释以《四书集注》为主。这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元明清三代,朱熹对儒家经典章句的注释一直成为科场试士的科目。朱熹的学说被尊崇为官方意识形态。闽学挟朝廷之力风靡天下,以至人们说:“天下之学皆朱子之书。”朱熹的地位直线上升,直逼孔老夫子。
朱熹将福建文化推向顶峰,深刻影响了中国文明的走向,这是一个学者所能做到的最大事功。至于朱熹对于福建史的深刻影响,要而言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大增进了福建文化的思考深度和理论兴趣;其次是开创了福建高度重视书院讲学和讨论的教育传统。朱熹之后,没人敢说福建是蛮荒之地了。
责任编辑:康金山 |
相关新闻
- 2016-08-15新罗区开展“大手牵小手 共创文明城”活动
- 2016-08-15上杭县文明乡镇在行动:让家园更美 让溪水更清
- 2016-08-15荔城区召开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模拟测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