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于古人,游山玩水被看做增长见闻、修身养性的必要经历。时过境迁,进入消费社会,旅游也不免走向商品化。然而,当旅游逐渐成为刺激消费的主力军时,消费者的观念也在发生着蜕变。确实,虽然旅游本身已被包装成商品琳琅陈列,但它的灵魂却亘古不变,本就是怡情悦性的行为,又怎可在消费服务的同时,消费了文明?
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成爆发式增长,作为礼仪之邦,我国的出境游游客也越来越礼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旅游法》中也明确提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的规范。”可见,旅游文明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出境游中,最能体现文明的莫过于“尊重”,所谓入乡随俗,身在异乡,尊重当地的民风民情也同样是自尊自重的体现。很多有过出境旅游经验的游客纷纷表示,如今出国旅行,外国友人的态度愈发友善,这和国人的自觉自律是分不开的。当我们安静地坐在法式餐厅,轻拿轻放着刀叉,三指端起高脚杯认真赏味的时候,相信金发碧眼的法国人也会把中国餐桌上的热情似火解读成另一种浪漫。当我们关上手机、相机走进音乐厅、戏院专心欣赏西方艺术的时候,我们同样会收到来自主人表达欢迎和感谢的纪念品。当我们衣着整洁、肃静端庄的走进教堂,敬重地阅览圣经的时候,也许身着祭衣的神父也会对孔孟老庄肃然起敬。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的一举一动无一不表达着我们的道德品性和对邻国友邦的友好态度。
除了人际交往之间的礼仪,人与自然也早已“将心比心”。自古我国文人雅士赞美自然的诗句层出不穷,在世界的另一端,英国作家培根也曾发出感慨:“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由此看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重不论国家种族都心意相通。若说不同,只在审美。如同西方油画与中国水墨的比较,西方人爱具象美,自然的形态一笔一划不可差之毫厘。而在中国更愿意主观赋予山水通灵的美意。所以,当我们放弃粗鲁的在山间石壁上写下“到此一游”的时候,西方人定会为镌刻在崇山峻岭间的那几句难懂却优雅的诗句着迷。当我们绕过那片青草红花、避开那方明澈湖水,抽身离去时,留下干净完好的一片景致,赢得的不只是外人的赞赏,更多的是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若说严于律己是一种付出,那么我们已经开始收获成果。不少旅游热点国家开始积极推出吸引中国游客的新政策。法国承诺向中国游客开办48小时内发签证的新措施;加拿大向中国游客签发多次入境签证;81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有关互免签证的协定……这些新政带着善意和信任而来,也许不久的将来,自强自律的中华民族会把传承千年的优秀文明分享到世界各地。(钱绯璠)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8-10永春县表彰首届慈孝模范、美德少年、文明传播先进工作者
- 2016-08-10文明公益宣传扮靓石狮街头
- 2016-08-10漳州市直机关单位挂钩市区社区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制
- 2016-08-09海沧区三举措深化“市民文明行为示范区”创建活动
- 2016-08-09石狮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预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