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海口并不是海南省海口市,而是福清市海口镇。海口镇位于福清市东北方,为福清市最大河流龙江入海处,古镇因此而得名。早在唐朝时海口镇就已是福建沿海的关防重镇,自古就是水陆交通要道。
龙江桥横跨龙江下游入海口处,又称为海口桥,始建于宋朝,与漳州龙海江东桥、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合称为福建省四大古桥,也是我省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石梁桥。龙江桥全部为岩石建造,全长476米,桥面宽4.2至5.2米不等。岩石构建的桥墩高6米,共有40孔,孔径9米至13米不等。桥梁建筑方式先是以石块砌填基础,然后架梁砌墩,在桥墩上铺以6块巨大条石为梁,石梁每块重量达15吨。之后在石梁上横铺石板形成桥面。两侧辅助以石砌栏杆,整座桥看上去古朴厚重,给人一种饱经沧桑之感。桥南两侧还有两尊镇桥石塔,为七级六角,高约5米。
宋政和三年(1113年),太平寺内僧人惠鄙、守恩有感于龙江水肆虐,两岸百姓虽为同一村镇,却因交通不便,老死不相往来。虽有过渡船只,但因位于龙江入海口,风大浪急,且时常遭遇台风侵袭,渡船时不时地就无法航行。因此两位僧人出于善举,倡议建造跨海桥梁,以方便两岸百姓往来。僧人四处化缘筹措资金,百姓为其造福乡梓的诚意所感动,响应者颇众,经过数年艰辛筹措建筑,于宋宣和六年(1124年)建成此桥。最初将它称为螺江桥,到了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更名为龙江桥。
由于龙江桥所处地理位置,历史上每年数次遭遇洪水、飓风和海潮袭击,每一次自然灾害都会给桥梁造成一定的破坏。为了确保这一交通要冲,历朝历代均进行过规模不等的修缮养护。据史料记载,自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至民国初400余年时间里,有记录的修葺维护工程达十余次,差不多每二三十年就要进行一次大修,中修小修更是不计其数。每次进行大型修缮,当地乡绅耆宿均出面树碑立传,表彰功德。如今尚有数块石碑立于桥头,成为历史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这一古老的桥梁建筑更是呵护备至,多次拨款维修,对基础进行加固,对破损的桥面桥栏进行更换保养。1961年5月这座桥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漫步古桥,但见桥面条石长短不一参差不齐,两边石栏有的是旧柱新栏,随处可见维修保养的痕迹。桥下石墩两头尖尖如船头形状,颇有朴素典雅古色古香韵味。沧海桑田岁月变迁,龙江两岸多处淤积,江面变窄,古桥失却了往昔浩瀚飞虹、天堑通途之感。这倒使它增添了些许拙朴品质和非凡气质,显示出先人能工巧匠的超群智慧。倒使它增添了些许拙朴品质和非凡气质,显示出先人能工巧匠的超群智慧。(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6-17长汀县委副书记王汝彬到文明办调研创城工作
- 2016-06-17安溪县整治清理城市涂鸦等不文明现象
- 2016-06-17好人365:扎根草根之“善” 滋养文明土壤
- 2016-06-17文明,是一种责任
- 2016-06-16武平县召开2016年文明委成员单位(扩大)会议
- 2016-06-16福鼎市志愿者救助放生野生鸟类助推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