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书院俗称文昌阁,为闽侯著名的古书院之一。位于荆溪镇港头村凤山凤髻峰头,坐北朝南,面向岊江,相传始建于宋代,具体年代不详。据清《凤山书院碑记》载,书院圮于明代,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建六子祠,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重建奎光阁。1958年,书院遭台风再次倒塌。如今的凤山书院,均为改革开放后在原址重建,四围方整,画栋飞檐,如振翅欲飞的凤凰雄踞山巅。
书院外围琉璃花格墙,占地面积1125平方米。分三进,首进为六子祠,供祀宋先儒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六人。由乡贤叶用惠率子、企业家叶延青捐资于1997年重建,宽15.8米,深9米,单层砖混合结构,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祠正中立着铭刻六子姓名的石碑,左右两边壁上各绘有三幅六儒的图像。二进为朱文公祠,由旅居澳大利亚的华侨程辉华、叶芳伉俪捐资重建,供祀理学宗师朱熹。六子祠和朱文公祠柱联遍布,文藻菁华,两侧的回廊墙壁上写有诗词名篇,蔚为大观。
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是宽敞的庭院,清新明亮,右边并排矗立两株高大挺拔的欧洲杉,树后是著名的《凤山书院碑记》石碑。碑立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青石所制,高2.15米,宽0.81米。碑额为弧形,篆字阴刻“凤山书院碑记”。碑文直行楷书阴刻,记述了凤山书院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落款为:“赐进士,中宪大夫,日讲起居注官,内廷供奉詹事府少詹事,前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广西、云南提督学政,历掌十一次文衡,闽县叶观国撰。”
叶观国 (1720-1792),字家光,号毅庵,晚年又号存吾,闽县(今福州)人,是清代名宦和著名的书法家。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曾任典试湖北、湖南、四川、云南乡试,督学湖南、广西、安徽等职。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入都,充日讲起居注官。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乞假回里,在福州乌石山购建“双榕书屋”。著有《老学斋随笔》、《绿筠书屋诗抄》、《闽中杂记》等。《凤山书院碑记》是他为数不多的存世作品,此碑对研究凤山书院和叶观国的书法都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过庭院就进入三进的奎光阁。奎光阁于1993年由海内外人士集资重建,宽约25米,深12米,高9米,面阔五间,二层钢筋水泥混合结构,重檐歇山顶,琉璃瓦屋面。一层的正中,是孔子的塑像,背后墙上挂着的孔子画像,两边有郑乃珖等名家的题联:“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凤山秀丽招无数骚人墨客,书院堂皇有许多宿将名儒”。一层的右壁,中间书写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两边画着儒中圣贤孟子、荀子的图像。孟子图像下节录他的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图像下节录荀子《大略篇》里尊师重教的名句:“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左壁的中间则书写着王羲之的《兰亭序》,两边画有文天祥、林则徐的图像。文天祥图像下写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林则徐图像下写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诗句。格调高雅,文风盎然。二楼供奉文昌帝君,有精美的神龛、神位等。
凤山书院自古以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成为荆溪一带教育基地和文化活动中心。它踞山临江,周遭风景如画,诗人墨客多登临游玩。宋理学家朱熹曾多次游经此地,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今,由侨胞捐资建成登山石阶路和行车路,凤山书院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6-17长汀县委副书记王汝彬到文明办调研创城工作
- 2016-06-17安溪县整治清理城市涂鸦等不文明现象
- 2016-06-17好人365:扎根草根之“善” 滋养文明土壤
- 2016-06-17文明,是一种责任
- 2016-06-16武平县召开2016年文明委成员单位(扩大)会议
- 2016-06-16福鼎市志愿者救助放生野生鸟类助推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