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1848 1935),字伯潜,号弢庵,又号橘隐、橘叟,晚号听水老人、沧趣老人,闽县(今福州)螺洲人,我国近代文化名人、近代新式教育家、同光体闽派扛鼎诗人、末代帝师。
其悲喜人生有三大波折:一、38岁(1885年)前,“春风得意”。出身于官宦之家,少时聪颖,13岁为秀才,18岁中举人,21岁成进士,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参与草拟诏书、敕令等中枢机要事宜,得到朝廷重用。二、38岁至62岁(1885 1909年),徜徉林泉。中法战争中方失败,以“荐人失察”之过,被降五级,自是闲居林下近二十五年;投身新式教育,任鳌峰书院山长,创办东文学堂,任福建高等学堂、全闽师范学堂(福建师大前身)监督(校长),为福建教育作出突出贡献;参与实业,任福建铁路公司总理,计划修建厦漳铁路,建成其中76公里,后虽废弃,但此乃福建第一条铁路,具有象征意义;流连山水,筑沧趣楼等,建鼓山“听水斋”、永泰“听水第二斋”,寄情山林、泉响,“出游江南广州暨南洋群岛”,“戢影林壑,系心君国,尽抱伟略,郁而不舒”,“闲散岁月,遂假吟咏自遣”(陈三立《沧趣楼诗集序》),发而为文、为诗,成为同光体闽派的扛鼎诗人。三、63岁至88岁(1909 1935年),复出悲歌。被朝廷召回,恢复原职,担任末代帝师,反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时,任“内阁议政大臣”,随溥仪出走天津,忠于皇帝,却不愿当汉奸。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静园召开的“御前会议”上,与郑孝胥激烈辩论,反对溥仪去东北,劝阻不成,终离开相随23年的废帝。悲愤无奈,晚节无忝。生前手定诗文集,逝世三年后(1938年),刊印《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
家居福州近二十五年,是陈宝琛一生十分重要的时期。他陶醉自然,筑楼建斋,修身养性,吟咏不已。他说:“余未四十作沧趣,听水二斋以娱亲”,又自号沧趣老人、听水老人,足见对这“楼”与“斋”的重视。
陈宝琛在祖居的废园上,先后建赐书楼、还读楼、沧趣楼、北望楼、晞楼,被称为螺江陈氏五楼。他说:“予之归,年未四十,尝为‘沧趣’、‘听水’二楼,以娱吾亲。五十后,始于乌石之阳筑‘岁寒楼’,最后建海天阁于其巅,则已逾六十。”(《高颖生妹婿五十诗序》)1891年他44岁,作《沧趣楼杂诗》十首,以纪“家居奉亲之乐”。(陈立鸥、张子美等《闽县陈公宝琛年谱》)听水,是陈宝琛特有的喜好。1887年他40岁时,在鼓山灵源洞建“听水斋”,1908年61岁时,在永福(今永泰)小雄山筑“听水第二斋”。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5-31泉州市委文明办领导到泉港区慰问困难美德少年
- 2016-05-31湖里街道“五到位”加强塘边市容综合整治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 2016-05-31鼓楼区召开5月份文明城市建设测评工作部署会
- 2016-05-31永安市文明创建新亮点 “步出健康群”徒友数百人
- 2016-05-31文明创建暗访团分赴厦6区捕捉不文明镜头:绿地被占用 店招有点乱
- 2016-05-31让文明播洒在园区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