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见闻)一段时间以来,福州三角井丁字路口开启了活动铁栏。红灯亮起时,在斑马线两头的两个活动铁栏由辅警拉起,拦住行人和非机动车,阻止他们乱闯红灯、占用车道等待红灯等行为。这样一拦,效果的确不错,交通秩序好很多,也安全。
“举步有礼,行路不难。”管理虽然有效,但记者心里总不是滋味。如此之“礼”是被强制出来的,难道红灯就挡不住行人的脚步?记者上下班经常经过这一路口,原来这里是由两个人拉起绳子来拦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现在管理升级,使用上了活动铁栏。既然有了基本的交通设施,就应该自觉遵守,何必让管理者还要多此一举,而且高峰期还要多好几举,不仅加大了管理成本,还浪费人力物力。
行人和非机动车不守交通规则的这种现象,在许多路口都普遍存在。想必许多人都有同感。这些行人和非机动车究竟怎么啦?难道一分钟甚至几秒钟都等不及?记者注意到,当人行道的红灯亮起时,闯红灯的只是个别。大多数人还是在等。但等待红灯的过程是很着急的,一些人总是进入斑马线侵占车道在等,不仅严重影响车辆,特别是拐弯车辆的通行,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
这种不守规矩的行为不改变,投入再多也无补,也不现实。难道各个路口都要设起活动铁栏?时下,人人都在抱怨交通拥挤、行路难,但许多人却不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许多交通拥堵是人为造成的,管理部门下再大力气也难以见效。近来在福州许多路段,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又设起了护杆。多年前,这些护杆已被拆除,用标志线来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各行其道,由于起不到作用,护杆又重新设立,但效果并不理想,还是有许多非机动车骑入机动车道,反而更不好走,也更堵。增加了管理成本,又起不到预期作用。
不守交规的现象依然处处可见。记者对此见怪不怪,更在意的是它背后的原因。记者一直在思考,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人的素质问题,多数发生在外来人员身上。但据记者观察,在那些不守规矩的人当中,不乏看上去也挺有素质的,有的温文尔雅,甚至有的还是干部模样。思来想去,也许是个行为习惯问题。行为习惯有时与素质并非存在一定关系,它大多表现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习惯成自然,不良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但行为习惯归根到底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的关系中。
改变这种不良习惯,要靠引导和约束。当前普遍采取的办法,一是教育引导,但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难以立竿见影;二是加大人力、物力管理的投入,但这也不是最理想的办法。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这一措施还属于“人治”,根本管不过来。
时代在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也在发展。怎样注重和提升人的文明素养和思想境界,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群众是创建工作的主体。创建为民、创建靠民。要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整治不文明行为,主力军还得是群众。对此,记者认为,应该发动群众来阻止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可通过组织志愿者上街劝导不文明行为,并设立公众平台进行曝光。如上海发动市民巡访团、市容“啄木鸟”队伍、文明劝导志愿者等,开展巡访、查找、劝阻不文明行为活动,并曝光一批反复劝导、屡教不改顽症陋习者,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再者,应建立自然人不文明行为档案,对不守交规等不文明行为记录在案,同时,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将个人信用记录以法律的形式进行确定,对有不良记录的人在信用、公共待遇等方面进行一定的限制和惩处,以达到对不文明行为的约束。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7-29城厢:干部职工不文明交通行为纳入创建考核内容
- 2015-07-16加强文明交通管理 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 2015-07-16永春县举行“文明交通你我参与”文明交通劝导活动
- 2015-07-16原创评论:交通文明何须烈日“烤”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