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某山村采访时,问起几个读小学的孩子怎么过暑假的,他们的回答别无二致:就是耍。不光是他们几个,村子里的玩伴大多是这种“飞起来耍”的状态:看电视,玩手机,偷摸下河游泳,等到快开学了再做作业。当然,村里也不乏一些爱学习的孩子,天天在家阅读四大名著。
这让笔者不禁感到一阵隐忧。由于农村文化氛围的稀薄,很多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的暑假几乎是在文化空窗期度过的。受制于家庭教育水平不高、有心无力,渴望进行文化学习的农村孩子也基本属于自我放养。
不难在农村看到这样的景象:漫漫暑假里,少部分早慧的孩子独自在书山摸索,他们走过众多弯路,追求醍醐灌顶的一刻。多数孩子还处于玩性大发阶段,对光阴如金后知后觉的他们,时常结伴去街上钻进网吧,在泥沙俱下的网络中找刺激;要么去河里游泳戏水,毫无警觉地趟过一个个危险的“雷区”,即便幸运地免于溺水,但是任宝贵时光白白流逝,多少还是有些可惜。
农村的文化大环境不利,加上缺少有效敦促和精心引导,这是很多农村孩子学习成长中遭遇到的烦恼和现实困境。
要打破困境,让农村孩子这个暑期与文化亲密接触,亟待发挥督促和引导作用的主心骨归位。这当中,应该有各地文化站、协会的位置,他们举行的暑期文化活动,实在应把农村孩子纳入视线中。而那些有心有力的志愿者,则更是占据至关重要的席位。
做志愿者,最合适不过的是高三毕业生、大学生们,由他们“走基层”去乡村组织各种写作小组、绘画小组、科技小组,一定能满足家长之热盼,让爱读书的孩子找到归属地,让懵懂的孩子多一种启智机会。最近,武汉大学生组成的晨星支教队第二次来到棠香水峰社区,领着社区的留守儿童们学习,孩子们不亦乐乎。这可为志愿者如何行动的一有力前例。
对一腔热血的志愿者而言,不必期望立竿见影,教育很多时候都是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形式存在。作家沈从文少年时在湘西山区当兵,说话粗鲁,安于现状,某天一名军官告诉他“你不应该这样,你应该多读书”。这句话点醒了沈从文,沈从文就此用心学习,沉睡的文学潜力很快释放出来,从此走上了一代文学大家的新路。在今天的乡村陋巷中,难说没有沈从文式的少年正在等待被人点醒。虽说成功不可期望甚大,但首先“插柳”总归是前提。
有热情的志愿者们,在暑假里赶快行动起来,把你们心力用到帮助农村孩子身上吧,他们值得你的垂注。对于志愿服务的成败得失,其实无需过多计较,多年后当你们想起这个夏天的某天夕阳下,你们带着一群乡村孝子奔跑的身影,感叹逝去的青春,能够豪气干云地说一句:“青春无悔。”不就已经足够了吗?(邓小强)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