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村规民约,普及垃圾分类观念,减少源头六成以上的处理量,处理方式不再简单粗放
余源村保洁员肖流珠告诉记者,现在她的工作量减少许多,每天大概只有“一个板车”的垃圾,约200公斤。她计算过,往年村里的日垃圾处理量约为500公斤,现在大约减少了六成以上。
这其中的奥秘在哪?村干部周秋兰带记者绕村走了一圈。原来,村里去年3月新安装了30个垃圾桶,覆盖每个角落,其中10个还是分类垃圾桶。记者看到,放置不可回收物的垃圾桶和放置可回收物的垃圾桶上都分别标明了废弃物种类。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后,日垃圾处理量明显减少。村民先自行消化了部分可回收垃圾,约100公斤;再经过肖流珠分类处理,又回收垃圾约200公斤。这样,只有约200公斤的不可回收垃圾需焚烧或无害化填埋处理。农村家庭居住比较分散,实行垃圾分类后,不仅减少了处理总量,也减少了处理成本。
周秋兰说,让村民们树立垃圾分类观念,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分类垃圾桶出现时,在这个小山村掀起了不小风波。大家习惯了将垃圾随手一扔,没人搭理这些分类垃圾桶,认为中看不中用,许多村民对此议论纷纷。为了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村里每逢村民开会,都要抽出时间让大家观看相关视频;村民代表及村干部也常常上门,发放宣传单。
除此之外,余源村还用了两种“土办法”。去年8月,村里出台了新的村规民约,将垃圾处理细节写入第七条,并在人流量大的村部、小卖部张贴。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凝聚共识,村民更易于接受。而且,村里还组织了18人的老年志愿者服务队。老人身体力行,不仅带头进行垃圾分类,还经常到路边、河岸拣拾啤酒瓶、饮料瓶,让村里的后生看了脸红。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守规矩多了。
对于不可回收的垃圾,村里昔日主要靠乡里统收统运,但是相距较远,运营成本高,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为了解决该问题,去年10月,该村投资两万元,新建了1座垃圾焚烧炉,日垃圾处理能力可达2吨。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1-11小袋鼠行动垃圾不落地 厦门海沧再添“沃土”
- 2015-01-04向车外乱扔垃圾之“病”要早治
- 2015-01-04宝龙广场美食节垃圾遍地 保洁员一天扫出百余桶
- 2014-12-22织缎巷每天20多个垃圾桶进小巷 噪声和臭味扰民
- 2014-12-22福州鼓楼一拆迁工地变垃圾场 废旧家具"骑"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