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新任县委宣传部长培训班学员座谈,强调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持久进行宣传教育,精心设计开展主题活动,做到具体化系统化,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更好地用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10月25日新华社)
我们的国家并不十分富有,但早经脱离穷困,在满足温饱步入小康的路途上,我们正为重树社会信仰而努力,实现精神层面延续和创新中华精神是当务之急。一个国家要有精神,一个民族要有核心价值,如此才能凝聚起共筑中国大梦的强大力量。
而凝魂聚气需要我们达成一致社会共识,价值端就能输出源源不断的社会力量。当代中国正是吸取了前人的做法,并融合了社会发展趋势,梳理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传统的、现代的,或时下流行的,或被人遗忘的社会价值有时候有些浮躁、不接地气。如果想让它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就不能总是高高在上,它应该体察民情,走下“神坛”,让它成为全民的价值信仰,进村入户,走进基层,如此才能凝聚更大力量,才能托起中国复兴大梦。
如何让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民信仰?不是抓大放小,也不是因小失大,而是“大小兼顾”,它应该在城乡一体化、城市创建和基层治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不可“忽其微”。当然,在社会文明进程中,城市一直是主力军,它引领社会价值潮流,但众所周知,在城市主宰社会发展方向的同时,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农村价值培育。乡风民俗是中国社会多元化的一个亮点,城乡一体化需要这种多元因子,不然将中国建成一个全都是钢筋混凝土的铁城,而忽略了千百年来乡民们的土地情结,不利于社会情绪的稳定。带有城市色彩的核心价值观强行植入乡土,一定会产生逆反心理,心理上有疙瘩,势必会减缓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局。因此,我们应该理解,价值观的融入不是“殖民”,而是“随俗”,一个豁达的社会价值观体系能够在意民间情绪,不愁不接地气。
文明城市创建中不可“因小而不为”。城市创建要以大城市为轴心,小城市为轮子,双驱动才更有活力。千城一面会造成审美疲劳,大城市都去建地铁、建歌剧院可以理解,因为有那么多的消费人群,但小城市,尤其是县级城市不能亦步亦趋,应该有自己的创城思路,而这种思路正是建立在包容的社会核心价值上。说到底,重视城市市民的精神追求,要比一味的强调外观和物质更为重要,因为相比起来,小城人民的幸福指数远比大城市要高许多,因为小,所以在价值认同上更趋于一致,一个有着共同价值追求的城市,一定有着较低的社会纠纷率。因此,创城要关注小城市的价值追求,不能一刀切,而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观体系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拥有的品质。
核心价值观要成为“全民信仰”并不难,要聚拢人气也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在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方面达成平衡。制度设计者应该关注“大局”,同时放眼“全局”,让核心价值观在引领社会风气时呈现务实的态度,或许一个“和而不同”的多元社会价值体系才是全民所需。(少华)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0-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什么?
- 2014-03-24弘扬文明新风尚 践行核心价值
- 2014-03-11以核心价值凝聚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