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精心谋划、狠抓落实,高水平完成年度各项任务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总评年。我们要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汇聚精神力量,突出工作重点,务求实干实效,解决突出问题,在推进发展改革大局中找准切入点,在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体现新作为。今年工作的总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评选表彰为契机,以项目为抓手,推进诚信制度化和志愿服务制度化,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文化条件。
(一)教育治理、示范引领,着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社会主义价值观统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改进方法、创新形式、激发活力,进一步增强道德自觉自信,凝聚社会正能量。
推动诚信建设制度化。诚信是道德之基、做人之本、兴业之道。诚信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是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关键。前不久,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等8部委联合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实施失信被执行人惩戒措施,限制其高消费行为,全国已有5万多人被纳入失信“黑名单”。我们要把诚信建设制度化作为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切实抓好。健全征信系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省发改部门、人民银行建立的征信系统,拓展信用记录和应用范围,建立统一对外征集和发布的省级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与全国及本省各地区各行业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推动全省金融信用信息平台扩大运用范围,推动全省12个重点行业或领域的征信系统建设,年内实现与省级信用平台的信用数据交换共享。强化诚信监管。会同法院、工商、税务、金融、质监、环保等部门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重点对失信被执行人以及污染环境、食品药品造假等案件责任主体,实施限制高消费、限制贷款等惩治措施。近期省委文明办将同省高级人民法院等部门逐一商量,研究实施方案,协调相关政策,落实好重点领域诚信监管工作。深化诚信创建。开展“用诚敬做产品”主题活动,推动和支持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持续深化质量信用企业创评活动,推动和支持工商、税务、商贸等部门持续深化诚信示范街示范店创评活动,推动和支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持续深化信用村信用户创评活动。宣传诚信典型。大力宣传和激励诚信单位、企业和个人,弘扬诚信正能量,制定和落实全国和省级道德模范及其所属企业、文明单位(企业)产品文明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培育诚信文化,推动各行各业践行“诚信是金、信用无价”的价值理念,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扩大公益广告社会效益。公益广告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传播形式,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影响力,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突出主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道德规范、文明礼仪、生态文明、美丽福建等主题,开展全省“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创作征集和评选展播活动,提升公益广告质量。拓展渠道。继续抓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刊播,积极运用移动新媒体和楼宇梯视等社会媒介发布,加强城乡公共场所的传播,特别要在重点地段、标志性建筑物、人流集中地、城乡醒目位置设置公益广告,形成街头正能量。注重运用彩信、电子书、屏保、微博、微信等方式,把公益广告推送、展示到群众身边。探索创新。充分运用文学、戏剧、影视、音乐、动漫等文学文艺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办法,探索运用商品、地名、建筑等媒介传播中国精神,与企业商量将公益广告直接置于商品中,推动公益广告与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相融合。各地要确保公益广告传播力度不减、热度不退。尤其是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等五个重点城市要严格落实全国测评体系规定的公益广告宣传时段时长和版面数量要求。其他市、县、区重点抓好本级新闻媒体和市区公共场所的公益广告刊播使用,丰富表现形式,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增强先进典型示范引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要运用多种形式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学习宣传活动,编撰道德模范故事集、拍摄“德耀八闽”微电影,制作道德模范宣传挂图,组织道德模范事迹基层巡讲巡演活动,弘扬仁、义、诚、敬、孝等传统美德。支持道德模范开设个人微博,影响带动网络群体。发动基层群众参与“中国好人榜”和“福建好人榜”推荐评选活动,开展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组织身边好人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发挥身边好人榜样示范作用。健全道德模范帮扶和礼遇机制,设立关爱基金,实施财政一次性困难补助、助学、养老和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就业创业、住房保障等帮扶措施,给予参加重要庆典、免费参观游览、优先就医诊疗、享受劳模薪酬级别等礼遇,进一步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
推进道德教育多样多彩。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滋养人们心灵、陶冶道德情操中的独特作用,广泛宣传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讲坛、道德讲堂、市民学校、新市民故事会、民俗文化讲习所等平台,运用事迹巡讲、经典诵读、道德评议、现场交流、网上访谈等形式,宣传道德规范,传扬美德故事,做到以事说人、以情感人、以德化人。充分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契机,突出福建地方民俗特色和闽台文化交流优势,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团圆、追思、环保、节俭、感恩、孝敬、仁爱等具有积极意义的丰富内涵,广泛组织“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在传承民族精神、弘扬节日新风中,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念认知认同,增进民族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