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文明委在广东省文明委的指导下,2012年初开始组织实施“好人好报”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以下简称“好人好报”)。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通过全媒体立体播报宣传好人,通过共治主体联手培育好人,通过社会各行业和个人践行道德操守争做好人好事,形成了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促进了社会和公众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增加了城市的社会信任资本,带动了社会风气崇德向善,促进了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经过近两年的培育和实践,“好人好报”从当初以媒体公益平台向社会发出“做好人就该有好报答”的舆论强音,到不断紧贴社会治理的创新需求,构建以“媒体社团法人公益平台”为“点”布局、各行各业各部门积极参与为“线”穿梭、各县(市、区)联手实践,带动社会各社团组织、个人及网民参与,形成“片”覆盖、“面”辐射的立体式工作格局。
两年来,先后涌现出20名“湛江好人”,10人入选“广东好人”,2人被评为“2012年度感动广东十大人物”,2人被授予第十一届全国见义勇为英模群体,1人被评为“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人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社团机构、村居组织积极参与,865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窗口)、1467个市级以上文明村、47个文明社区,20多支覆盖高校、工厂、军营、农村、社区的好人好报志愿服务队、58个思想政治工作会员单位、近300个双拥共建基地纷纷加入到宣传好人、发现好人、关爱好人、争做好人的行列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不断汇聚,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进一步巩固加强。
2013年2月,“好人好报”被湛江市社工委列入“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同年9月,被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作为经验介绍。2014年初,推出升级版——“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网上行”系列活动,在省文明办、省互联网信息办的指导下,活动得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网、央视微博、南方日报、南方网、奥一网等媒体积极关注和支持,众多民间团体和网友也踊跃加入到帮扶好人的微公益行动中来,“好人好报、恩将德报”专网点击量超过400万。
创新实践
突出议程设置能力,确保“好人好报”的主导性
一是找准思想共鸣点和利益交汇点。“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报答、回报的正向效应,也有报应、报复的负向效应。“报”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已融入人们的思想意识深处,应加以扬弃和改良,拓展其内涵与外延,带动价值取向形成正向效应。结合时代要求,汲取传统思想道德营养,“好人好报”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大力倡导”为核心导向,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行善积德”的朴素愿望,以倡导每个普通人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实践来回应时代呼唤和社会关切。具体通过“好媒体、好报道、好表彰、好帮扶、好传承”的“五好”要求,拓展了传统文化意义中“报”的内涵与外延,夯实了价值取向的交汇点。
二是率先垂范,久久为功。市委主要领导点题倡导“好人好报”,市党政一把手不但带头在“湛江大讲坛——领导干部论坛”做道德专题讲座,会见和表彰道德模范、“湛江好人”,而且还带头走上街头示范文明守序出行,力行倡导良好道德风尚。各级党员干部队伍中也涌现诸多道德表率,其中,湛江市离休干部陈光保被称为“裸捐保伯”,交警坡头大队交管股郑军被称为“零投诉阿党”,吴川市人武部离休干部李颐年、张泽民夫妇被喻为“爱心大使”,他们都是“湛江好人”中的党员干部,成为社会的道德标杆。同时还通过开展冠名为“好人好报”的社会论坛、百姓讲堂、媒体评论、理论研讨、宣传专版和报纸派发等方式,使“好人好报”走村进户,入心入脑。
三是通过“好人好报”活动,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渗透到人们的学习、生产和生活等领域。“好人好报”主题道德实践活动2012年开展了“四个面向”,即面向机关开展向优秀党员干部“好人保伯”学习活动;面向学校开展“学好人做好事·雷锋故乡行”活动;面向社会开展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湛江人精神”活动;面向“组织”(党团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等系列活动。2013年开展了“八个一”系列活动和乡村“最美”系列活动,即:评选好人树好典型、办道德讲堂讲好人故事、文明用餐行好人之善、文明出行让好人平安、学雷锋志愿实践好人好报、公益宣传倡导好人风尚、网络文明传递好人正能量、抓未成年人教育培育好人梯队等;在乡村开展最美村庄、最善农户、最诚铺仔、最旺戏台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2014年将活动升级,搭建“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网上行”系列活动和“中国梦·我的梦·好人好梦”两个实践平台,使价值传递实现线上线下、现实与网络公共空间的互动聚合,进一步巩固壮大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凝聚人心力量共筑中国梦。
牢固掌握公共舆论引导权,确保“好人好报”的认同性
一是建立新闻媒体联播机制。凡“好人好报”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均用足用活既有传统纸媒、广电播报平台,“借船出海”与中央、省媒体合作联播,积极扩展新阵地。联播形式注重活动现场与播报平台的联通互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举,官方声音与民间舆论呼应。联播手段注重播报节奏、主题策划和立体分众传播,做到有图有文有影有声有互动。
二是努力适应公众阅听习惯。从受众视角出发,先后制作了“好人好报”的标识系统和好人好报案例、小剧小品、公益广告、动漫视频、原创歌曲等主打“好人好报”内容的传播作品。在传播过程中,注重研究受众阅听习惯,从范围、时段到题材形式,力争有效覆盖目标受众,提高“好人好报”活动传播的显示度和精确度。
三是保持成规模、有系统、可持续的传播实效。以新兴传播体系和能力建设为手段,紧贴社会结构和公众阅听需求的变化,借助网络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推出了“好人好报”微传播、微公益、微感言、微访谈等活动,中国文明网、省文明网以及新华网广东频道、南方网等链接了湛江“好人好报恩将德报”专题网站,实现三级联动、网上与网下互动,最大范围地在公共空间传播了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能量。
引导多元主体协作共治,确保“好人好报”的稳定性
一是同心同德书写好人之“好”。市文明委通过市的新闻媒体向社会和公众发出号召: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由市文明委牵头成立“好人好报”活动协调工作组,各地区、部门、行业、各界社团、社会爱心人士、热心网友纵横联动,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湛江新闻媒体作为主题活动的报道者,通过深化“走转改”、落实“三贴近”,挖掘了一大批“好人好报”的感人故事,传播文明新风;基层各有关单位逐级严格把关,推荐出一批高度认同的身边好人典型;广大公众和网友踊跃参与,通过“爱心报料”专用热线、“帮办走起”网络平台和“随手拍身边好人”即时通讯工具等各种渠道,让身边的各种凡人善举更及时被发现,更迅速进入公众视野。参与活动的各方主体以真善美之心,找真善美之人,扬真善美之德。
二是对“获奖好人”进行品牌维护。遵循传播规律并切准受众心理,将“获奖好人”的事迹和形象进学校、进社区,入道德讲堂和市民论坛,上公益广告,并给予“获奖好人”出席观礼、颁奖嘉宾等重要安排和参加主题公益活动等城市礼遇,使“获奖好人”品牌不断得到维护和培育。
三是提供便于社会和公众参与的公开渠道。依托湛江日报“读者俱乐部”设立的“好人好报”资金会爱心平台,架起报道好人好事、成全好人好事的爱心桥梁。公众和社会还可以通过市新闻媒体“好人好报”专版、专网、专栏和爱心报料热线、网络“爱心Q群”、微博、微信、移动终端等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以及社区“道德讲堂”、邻里互助公告栏、“七色传播”楼宇电视等多种渠道,加入到发现、评选、表彰、评论、帮扶好人和报名参加“好人好报”志愿服务队等活动的6个参与环节中来。低门槛,易参与,广发动,使得“好人好报”在社会和公众中享有高认同度。
注重设计系统控制和制度规范,确保“好人好报”的持续性
一是建立了部门行业联动机制。由市文明委牵头成立“好人好报”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协调工作小组,负责“好人好报”活动的框架设计,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纵横联动,开展各具特色的专项活动,形成了“党政主导、媒体推动、行业配合、全民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定期进行信息汇总分析和内部情况通报,每年通过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任务、督促检查,文明委或市委常委会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确保实践活动统筹兼顾、有序开展。
二是建立了好人普推评选和爱心帮扶资金监管机制。完善了从下而上的逐级推荐评选和从上而下的征信公示机制,提升了好人好事的可信度。帮扶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形成了由“文明委指导、主流媒体运作、社会各界参与、帮扶资金保障”的良性运作模式。资金依托湛江日报“读者俱乐部”设立“好人好报”资金会公益专户,由市文明办、湛江日报社、市纪委监察局、市民政局、爱心企业、读者构成理事会监管,资金会办公室负责运营,按章管理。除帮扶困难好人,还根据捐助者意愿,定向提供给其他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爱心捐款一经汇入专户,立即通过《湛江日报》好人好报专版、专网、热线电话等渠道公布,并按照捐款意愿(定向捐赠)悉数送达受助者。“好人好报”资金会的所有信息定期通过媒体全方位公开,实行阳光运作。一年多来,“好人好报”资金会共发动112个单位参与捐助和帮扶行动,接受捐款836笔190多万元。
三是建立了道德实践自律与他律联动机制。围绕“好人好报”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徳建设水平作为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和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户的重要评选条件;将各“窗口”服务行业、生产经营行业、社会管理行业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和生产经营者信守合同、履约践诺,有针对性地解决缺信失信等道德问题作为文明窗口、文明单位重要评选条件。各群众团体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进一步突出公民道德建设内容,广泛动员城乡群众和广大企业员工、青少年、妇女组织投入到文明城市创建和生态文明区城镇村五年行动中来。以湛江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为代表,发动建立各行业自律规范、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学生守则等道德自律规范,推进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道德治理实践,以共建诚信的方式增加社会信任资本。
几点启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
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级党委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工作任务。如果说在多元价值取向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是指量的结合度,那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可能地转化为公众的理想信念则是质的结合度。正确的实践道路要坚持以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执政党坚定的信仰信念去引领社会向上向善,夯实全社会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担当起人民和历史赋予的政治责任。湛江市持续推动的“好人好报”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体现了当地党委政府努力担当好精神文明建设职责所具备的政治自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大胆创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价值建设的重点,贯穿融通社会治理体系和执行能力现代化的全过程。价值建设处于社会建设的高势位,与其他层面的建设内容关联密切。林中木易成才。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内生变量的作用,才能使其中的价值建设与结构建设、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关系和作用更趋完善。要通过在体系中大胆创新,进一步形成合力,才能够增加社会信任资本;要通过在体系中进一步激发活力,推动个体、社会与公共部门的互动互生,才能提升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效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始终坚持并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
治理的本质是根据对象的特质进行有效地规范和引导,指向路径是秩序,目标是和谐共生。人类个体的共同点越广泛、越向善,治理便越有成效、越能共赢。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对象是人,必须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想问题、做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鼓励人民群众投身于遵道守德的实践中;要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通过价值建设的方式、方法和机制创新,让公众内心的善广为传播,内心的德互为认同,汇聚到向上向善的交汇点。
我们深刻体会到,世界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公众的诉求也日益多元,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自觉追求和向上向善的自觉实践从未改变。要始终坚定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以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世界,联系群众,学习知识和掌握工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来的日常自觉修为,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形成正发展,共筑中国梦。(卢瑜 中共湛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进入原文)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