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小丽正在为中心救助的流浪狗“八卦”剪毛。
从食客口中“抢”狗
狗贩子收购活狗、偷狗贼套狗,销往漳州各地的地下宰狗场,再流向厦门或漳州的餐桌,中间各个环节,都有高额的利润。多年来,漳州市小动物救助中心的义工们一直在进行着救助活动……
2007年,一位义工的狗“乐乐”在深夜时被两名骑摩托车的男子套走,听到目击者介绍“惨叫两声,就没声音了”,主人心急如焚,开始打听漳州哪有宰狗场,深入龙文区后坂、天宝镇大寨等地,但是最后没有找到。
此后,义工们开始暗访漳州各地的地下宰狗场,想从食客口中“抢”狗。“有人丢狗求助,我们会尽力帮忙,带着他们去宰狗场找,同时也希望了解一下情况,反映给相关部门。”小康说。
上个月,就有个60多岁的老人家凌晨两三点跟着保护中心的义工,到宰狗场去找狗。2010年11月,义工们到龙文区长福村一地下宰狗场认狗,领出6条狗、16只猫,与宰狗场发生冲突,幸亏民警及时赶到。
平时,保护中心的义工们发传单、搞活动、组织义卖等,这些不需要场地,但是他们做的救助工作却急需场地。小康介绍,救助基地搬了很多地方,“靠市区太近,经常有人投诉,我们曾经两年时间搬了6次家”。
现在,在龙海市九湖镇,保护中心租了民房作为基地,养了40条狗,但是其实只适合容纳20条。“现在有企业家愿意资助我们,但合适、够大的场地比较难找。”小康说。而义工们更大的愿望是政府部门能够出资建设一个流浪宠物收容所。
有了正式的社团身份
去年,美国一个基金会表示愿意支持漳州小动物保护中心,然而没有社团身份、没有对公账户,这让捐赠者有些疑虑。正是这次经历,义工们决定向民政部门申请注册成立社团。
漳州市政协委员杨丽华说,这个组织义务承担许多社会职能,为城市流浪狗的管理贡献很大,可不是正式注册的社团,没有固定的章程、机构,容易出问题。
2011年9月,在杨丽华牵头下,保护中心正式向民政部门申请注册为正式的社团组织,而按相关规定,注册社团需要挂靠在政府相关机构下。
与此同时,漳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对这个组织也很关注。漳州市科协学会部石部长说,科协本来就有宣传科学、养护小动物的职能,在了解到漳州有这样一群为保护小动物而无私奉献,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的市民后,科协义不容辞答应允许正式成立漳州小动物科学养护救助中心。
2012年元旦前夕,漳州市民政局正式同意成立漳州小动物科学养护救助中心,杨丽华被推选为会长。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省九个设区市中唯一一家取得正式社团身份登记的流浪小动物救助中心。社团身份确认后,漳州小动物保护中心有了明确的章程,意味着救助中心可以以独立法人的身份对外展开各项活动,在社团交流、向政府提出申请、接收社会捐赠等方面,可以名正言顺。
不过,小动物保护中心的义工们在欣喜的同时,更大的压力也摆在他们的面前。
“我们将流浪小动物救助到养护基地里喂养,然后需要养宠物的市民到养护基地领养。”义工“小狼狗”说,这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复杂,最大的困扰是,收养的流浪小动物越来越多,被领养的却少。漳州小动物保护中心的收入主要靠一些捐赠,收入来源并不稳定。
小动物变多,救助成本增加。目前,琪塘村的基地收留100多只小动物,其他分基地还有几十只,每天光它们的粮食就要200多元,还要打疫苗等开支。
尽管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义工们仍然满怀信心。义工“瓶子”说,随着大众对小动物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义工们的工作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她相信,动物保护中心注册成社团后,会有更多的市民加入他们的行列。
成为会长的杨丽华说,市区流浪狗越来越多,主要是许多市民缺乏科学常识又缺乏责任心造成的,有的因宠物生病,或者自己要生孩子,将宠物丢弃。另外一方面,有的人吃狗肉,也导致偷狗的现象时有发生。下一步在不断扩大影响力争取更多有爱心的人士加入的同时,希望政府为小动物保护中心规划一块固定用地,建成流浪动物收养中心。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