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青县为何好人多?——河北青县道德建设经验解析》一文,感觉分析得非常深入,青县从县委到基层群众,在道德建设方面多管齐下、扎扎实实、持之以恒的经验,值得称道,也值得广大范围参考借鉴。
道德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各级党委发个号召、倡议,就万事大吉、大功告成。而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做出扎扎实实的努力。
青县在道德建设方面“建机制、强组织、抓载体、浓氛围”的思路和做法,就是各方面共同持续扎实努力的体现。
“建机制”党委的组织协调引导作用很重要
青县从最容易引起群众共鸣的家庭美德抓起,连续10年开展“孝敬模范”、“教子模范”“文明之家”等评选活动,开展“月评好人”活动,面向全县评选表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及团结和睦道德模范,这样的机制,是鲜明而且有效的导向。这表明,党委在道德建设方面能动地发挥组织协调引导作用,非常重要。
从“强组织”来说,青县共建立县、乡(镇)道德促进会100多个,村(街)、企业老年道德评议会440个、青年敬老协会79个,各级志愿者组织100多个,吸纳道德建设组织者、参与者2.8万人,吸引群众参与率达到60%以上,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众性道德建设组织网络。通过这些群众组织,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很多社会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可以说是组织健全、覆盖广泛,最大程度地吸引群众参与进来。人人受熏陶,讲道德、树新风成为主流、成为共识,所以,全县的整个社会风尚,就端正了、纯净了。从中表明,这方面的组织、动员、管理活动,同样至关重要。我们开展工作,光有号召和部署不行,更要强调抓落实——扎扎实实做好具体的组织工作。
“抓载体”合适的载体让道德建设更顺畅
各种有关的评选活动,以及县电视台开办的专门讲述老百姓道德故事的《德化人生》栏目,都是很好的载体,广大群众都以当选道德模范、“青县好人”为荣,都以自己的故事上县电视台的“德化人生”栏目为荣,这样,就鲜活地明确了“八荣八耻”的导向,引导人们崇尚、实践真善美。前些年,全国文明村——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的岗上村,把村里的好人好事记录到源源不断编辑的《功德录》上,并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及时广播好人好事的做法,也同样是很好的载体。从中表明,道德建设,设计一系列适合的载体,非常重要。
“浓氛围”全面动员大力宣传 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各种相关的表彰、《德化人生》栏目的持续举办,都是“浓氛围”的表现形式,文章中所提到的——沿着京沪高速公路过天津进入青县界,一座写有“道德青县 爱心之城”的巨幅宣传牌——也是“浓氛围”的表现,而且,“道德青县 爱心之城”也可以视为青县城市形象的亮丽名片。谁不喜欢“爱心之地”呢?因为,爱心飞扬的地方,宜居宜业呀!所以,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也有利于青县各方面发展建设。各层面的媒体对青县道德建设情况的宣传报道,也是“浓氛围”的方式。2005年,河北省委宣传部开展了全省创建农村党员“双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培训基地活动,10月份,这一活动的全省现场经验交流会,就是在青县召开的,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青县先富起来的党员和群众致富骨干,对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诚心诚意,涌现了很多好典型,我当时及以后,写了大量文章,宣传和赞颂青县党员群众在这方面的情怀和做法。了解到青县的吕希庆同学多年来背残疾同学上学的事迹后,我也及时进行了宣传和点评,光明日报对吕希庆事迹的报道中,引用了我的点评内容(当前,中小学教育重分数轻德育,中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辍学、迷恋网络、追星等现象,个别青少年还有偷盗、暴力犯罪、破坏公共财物等行为。要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祖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就要从小抓起,高度重视品德教育。像吕希庆同学这样从身边事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的鲜活事迹,更可亲、可敬、可学,更具有感召力,值得大力弘扬。这样就会在全社会尤其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一种鲜明的、正确的导向,引导、感召和激励更多青少年做好人做好事,培养乐于助人、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使社会更和谐更美好)。这表明,当我们组织开展某方面工作时,动员各方面力量大力宣传,营造起浓厚的舆论氛围、社会氛围,从而形成强有力的、鲜明的导向,至关重要。
所以,河北省青县源源不断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是有其深厚土壤的,他们的经验实实在在、切实可行。青县能做到,我们其它各地也应该能做到,只要我们也扎实努力、持之以恒。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