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文明风首页>文明热评> 正文
娱场杂谈:“技术”越高“精神”越矮
http://wmf.fjsen.com 2010-02-22 09:44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先从央视的春节晚会说起。我曾经谈到过:“一台电视晚会,能在举国关注下持续近三十年,那么不管你是否愿意,它已经不仅仅是一台晚会了,某种意义上,它还成了一种仪式、一个习俗……”就以刚过去的2010年央视虎年春晚为例。一个显眼的反差是,这台堪称近年舞台技术和舞美创意最佳的晚会,无论是在其本身的内容,还是观众的反馈上,都是近四届春晚中最单薄、也最弱的。当小品王赵本山和他的弟子,以“半出戏”的方式为大家奉献出了《捐助》,当中性装束的魔术达人刘谦,以声嘶力竭的喊数推出他最后一个戏法儿高潮……春晚传统强势内容的势弱,和技术手段对美感的助推,这一对未必互成因果的趋势间的此消彼长,实在有些令人生出同情。

当一台晚会由“任务项目”越来越明显地向着“工程项目”和“广告项目”转变,它本身的娱乐性非但没有增强,反而极大地处在一个自我弱化的状态中!对此,我们当然不会将其解读为全球娱乐业的普泛趋势——近如TVB之类的贺岁晚会、远如奥斯卡颁奖晚会这样一些传统“盛典”型的晚会,都在这个信息传输日趋自由的时代,以强有力的表现向我们提供了反证。可是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在我们身边涌现的那些本土知名的文艺产品里,类似虎年春晚或《三枪拍案惊奇》之类的贫血个案,确实层出不穷。而且,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它们展示“贫血”的方式还各不一样——虎年春晚是以“技术增强版”的方式出现的,而《三枪》则是以“技术减配版”(无论是移植版权还是影像技术的自我矮化)的方式出现!


责任编辑: 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