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第一私盐案:250吨工业盐穿马甲
来源:东南网 2012-07-30 编辑:唐丽萍
现场 发黑的工业盐 堆满整个仓库 在窝点的另一个房间里,记者看到大量“不加碘日晒盐”编织包装袋,上面标注品名为晶华牌不加碘日晒盐,经销单位为福建省盐业公司,产品标准为GB/5461-2000,净重为50kg。电话则为059187514440,并在产品说明中标注:不得直接入口食用。 “和该品牌食用盐的包装袋一模一样,连电话号码都是真实的,这种食用盐是用于食品加工的。”福州盐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打开袋子后,执法人员发现里面的盐颜色发黑,全部是非食用盐,根本不能用于食品加工。 而进一步的检查,让所有的盐务人员大吃一惊,在一个铁将军把门的房间里,整袋整袋的工业盐堆满了整个屋子,对面三百多平方米的仓库内,同样堆满了工业盐,白色的编织袋上没有任何标志或者文字。在仓库内,检查人员还陆续发现了多台的封口机等加工设备。 揭秘 工业盐变身 每吨获利两三百 盐务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没有任何标志的编织袋里,都是净重为50kg包装的工业盐。记者现场打开包装袋,发现里面的食盐,晶体特别大,而且颜色偏黑,杂质特别多,让人触目惊心。 据介绍,这些工业盐连生产厂家都没有,更不要说卫生部门的检测。原本拳头大的工业盐在经过粉碎后,装进了这些没有任何标志的编织袋,运到这里,然后分装进了“不加碘日晒盐”包装袋,冒充食用盐,流入食品加工市场。 据盐务人士介绍,这种没有任何安全保证的工业盐,运到福州的价格大约为300多元/吨,而换个包装,变身成为食用盐后,价格则可水涨船高至500多元/吨。不法商人通过这种方式,每吨就可获利两三百元。 其表示,这种编织袋包装的假冒食盐,主要被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进货、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形成“隐形一条龙”格局。 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该窝点的三大栋房子,似乎都建成不久,一个500平方米的大厂房尚未投入使用,而该窝点运营时间应该也不长。记者询问隔壁养猪场的工人,工人不愿具体回答该窝点营运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