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大眼睛看清当代社会阶层的裂痕
来源:东南网 2011-10-15 编辑:黄水来
杨继绳的笔墨,较大程度上倾向于阶层差距的两端。这并非完全出自个人偏好,而是现实社会本来就呈现纺锤型,中间阶层的陷落,使社会各种差距拉大,矛盾激化,群体冲突骤增。当代涉及人数最多也是最大差距之一,当属城乡差距。新中国的阶层带着浓郁的国别特色,因为权力高度集中,城乡二元分治,使得农民这一庞大群体与城市之间被人为划开一条难以逾越的沟壑。城市人分房,学校等有财政支撑,农村收入本来就低,一切还得自力更生,以艰苦为荣。 城镇化本来是弥合城乡阶层差距的重要路径,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坚硬户籍壁垒也似乎有所松动,比如推出了居住证,但与此同时,一线城市针对商品房推出的限购令,几乎均开起历史的倒车,与户籍重新挂钩,还有一些地方在驾驶培训方面,也祭起地域户籍差别待遇。就现有城镇流动通道来看,这条道路布满形形色色的“机关”:交钱入户、投资入户、积分入户……真正彰显公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则依旧凉在一边。某种意义上,户籍也是一种票证,只不过代表的是人。 有必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今天的改革开放时期,农民一直作为城市补充角色的形象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按理讲,条件更差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理当得到更多抚慰,现实却往往是,并未享受任何公共资源补贴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不是作为一种功臣形象受到城市人的尊敬,而是被假以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强拆了之。而一些地方在感到土地资源异常紧缺之时,绞尽脑汁的创意居然是,低价收购农村土地,逼农民“上楼”,同时将土地打包拍卖,乐此不疲地制造“地王”。 |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