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福州】
多云 13℃—26℃
福建政经  福建社会  国内热点
台海播报  环球扫描  娱乐体育
生活服务  论坛热贴  博文精选
文化教育  互动反馈  报料投稿
位置: 首页 > 职场 > 正文
大学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
2011-04-19 09:09:23

一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面是企业招工难,面对这一被谈论已久的矛盾,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长和企业领袖认为,目前不是缺少就业岗位,而是缺少能够胜任这些岗位的毕业生。

“我国今后5年大约需要7.5万名能够在国际市场中施展拳脚的管理人才,而达到要求的大概只有5000名。未来3年大中型跨国公司在中国需要人才70万到80万,如果算上所有外资企业和优秀的中国企业,将需要200万到300万名,但能被跨国公司看上的人才不到30万名。”面对如此巨大的供需矛盾,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刘川生认为,这组数据对我国的大学教育提出了一个难题:怎样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培养出创新人才?

刘川生说,现在很多人在热议大学生就业难,因为“十二五”期间每年都会有7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我觉得,好的大学培养的学生就业不难;一般大学培养的好学生,就业也不难;一些大学的学科符合社会发展,符合最近信息网络和现代企业的发展,这些学科的学生就业不难;还有一些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就业也不难。那么到底是不是由于我们培养的人出了一些问题导致就业难呢?”

“社会认为大学的作用是让学生变成一个产品,然后把这个产品交给企业。但是我认为学校跟企业其实不是这样的,学生不是产品。”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认为,学生是需要终身学习的,大学的作用就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能力,然后再交给企业,在企业中继续学习,所以就业就是在企业继续受教育和学习的过程。

美中合作发展委员会执行主席李建生提出,目前一些大学生宁可在大城市做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去小城市,这就涉及观念问题:到底什么是成功?过去我们注重知识,现在更注重能力。比如,美国大学生创业率达到20%,而中国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率不到1%,这就是差距。“所以我们需要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专才的教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仅要重视孔夫子,也要重视鲁班。

陈繁昌认为,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随时准备好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具体的一项技能,“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活”。(东南网手机版)

相关新闻
教师压力大 六成心理有疾病
重庆公务员报考人数首破7万
河南全省法院系统招录620人
公务员今后将逐步实行聘任制
返回首页
东南网版权所有 © 2010-2015